獨/北市通報卻未開案?未檢討重大兒虐挨批 保護司今出手堵破口

1岁男童剀剀(化名)于等待收养期间,遭儿福联盟安排的保母虐死。各界质疑为何该案去年底发生后,没有循重大儿虐事件处理程序进行调查。台北市社会局发文指控,曾向卫福部保护司反应,但该司认为不符开案标准。卫福部保护司则表示,今已修订重大儿虐事件处理计划,未来不论家内、家外重大儿虐,都会开会检讨。

卫福部保护司司长张秀鸳还原时序,案件12月24日发生,25日社福网络界接获通报,台北市社会局大约年底时确实曾询问,是否要举行重大儿虐检讨会议。过去「卫生福利部重大儿童及少年虐待事件防治小组实施计划」规定,因重大儿虐八、九成是家内施虐,而该案施虐者是保母,属于家外施虐,过去不在该计划内,今已修正,未来不论家内、家外重大儿虐事件,都会由保护司主持检讨会议。

张秀鸳表示,该计划原先以家内施暴者父母、监护人、实际照顾之人,而实际照顾之人仅包含照顾儿少的亲属,保母、托婴中心教保员、教育单位老师等施虐者,不在范围之内,主因是家外儿虐涉及的检讨面向不同,例如必须系统性检讨托婴、保母管理等,在中央权责机关不同,属于卫福部社家署业务范围,若不区分恐会导致检讨方向失焦。

卫福部今天修正「卫生福利部重大儿童及少年虐待事件防治小组实施计划」,将实际照顾之人扩及至「任何人」,而保护司针对重大儿虐事件仍会分组讨论,保护司聚焦家内儿虐,家外儿虐会先请县市政府在三天内产出检讨报告送至卫福部,由保护司与社家署共同开会检视,检讨会议结束后,二周颤出调查报告。另,重大儿虐定义是孩童遭受虐待重伤或致死。

张秀鸳也说,不幸事件发生后的检讨,方式及层级很多,主管机关应就业务面、处理流程各环节来检讨,并不是完全要由中央来发动才能检讨,对于保母虐婴致死案与父母虐儿检讨重点不同,保母体系要检讨自然要由社家署来开会才能达到检讨目的。

台北市社会局指出,有关重大儿虐会议,去年12月25该市受理通报后洽卫生福利部保护服务司,确认本案是否符合该部「重大儿童及少年虐待事件防治小组实施计划」,保护司表示该计划系针对儿少遭受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实际照顾者之人重大虐待事件,本件行为人为居家式托育服务提供者(保母),故未符合上开计划。

一岁男童遭合格保母虐待致死,卫福部周五(15日)举行检讨会议,北市社会局、儿盟将会参与。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