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蒂反毒戰爭兩年後:菲律賓毒品問題解決了嗎?
杜特蒂:「你们关切的是『人权』,而我关心的则是『人命』。」 图/欧新社
就任总统届满两年,杜特蒂于7月23日发表任内的第三次国情咨文,借此向国人宣布过往施政成果与未来一年的重要政策规划。不容忽视的是,在国情咨文正式开始之前,场外早已聚集超过五十万人次的抗议群众。这些人在将近十几个小时的抗议行动中,斥责杜特蒂政府诸多政见延宕、跳票,不少危害人权举措更未能如他所说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菲国积习已久社会问题。面对此般责难,特别是自他上任以来最受瞩目的反毒行动,杜特蒂语出惊人地表示:
你们关切的是『人权』,而我关心的则是『人命』。
「反毒战争不是都在乱杀人吗?为什么他们的人民还这么喜欢杜特蒂?」上个月初的一次演讲,台下有位听众问了我这样的问题。我笑了笑,一面回答他,一面想到从杜特蒂开始当总统以后,不论我的演讲关于什么样的主题,问答时间总会有观众好奇地问到菲国反毒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反毒战争不是都在乱杀人吗?为什么他们的人民还这么喜欢杜特蒂?」 图/美联社
或许正是因为杜特蒂狂妄的发言与作为令人过于印象深刻,就算对菲律宾一知半解的人,大概也可以隐约借由该国法外处决的争议,认识到被众人放大检视的毒品问题。杜特蒂铁腕却又深得民心的形象,甚至影响到台湾一些意欲角逐年底大选的候选人,使他们以「反毒先锋」、「拒绝毒品」等口号做为竞选噱头。
到底政府的民意基础是从何而来的呢?面对国内外反对者与人权团体的责难,日前菲国政府以「#真实数据菲律宾」(#RealNumbersPH)运动为名,公布反毒战争相关统计数据,企图借此匡正他们认为不实之谣言。同时,他们也透过名人代言、征集图文与影音作品竞赛等方式,重申毒品乃菲国社会亟需去除的社会问题根源。
从政府的立场来看,菲国涉毒人口总数庞大,而高压的手段也确实为必要之恶。他们认为菲律宾的毒品网络有错综复杂的政商利益在背后支持,即便这个总人口数超过1亿人的国家目前已有将近130万人出面自首,现在仍持续有人在社会各个角落贩毒与吸毒。
从政府立场来看,菲国涉毒人口总数庞大,而高压的手段也确实为必要之恶。 图/法新社
在此之前,著名串流平台网飞于四月播映的《药命哀歌》(Amo)系列影集,同样透露出相似的讯息。导演布兰特・曼多萨(Brillante Mendoza)虽然主张他并非替政府背书,却希望能够透过影像揭露菲国毒品猖獗的情形。
有鉴于此,《药命哀歌》不仅指出政府高官与警察也可能同时是促成毒品泛滥的推手,甚至藉影集影射那些出面受访的受害者家属,认为他们其实隐瞒了死者实际上吸毒或贩毒的事实。曼多萨此般说法引发轩然大波,遭人质疑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二度伤害,是故在网路上不断有要求网飞将影片下架的声浪。
面对看似难以对话的争论,我们究竟要如何认识生活于反毒战争时代的菲律宾人?不论是数字或是影像,它们的作用到底是让真相越辩越明,还是使人得以各说各话?为什么杜特蒂政府祭出法外处决如此高压的处置手段以后,仍有民众持续涉入毒品?
《药命哀歌》指出政府高官与警察也可能同时是促成毒品泛滥的推手。 图/Netflix
▌数字会说话?又是谁透过数字在说话?
事实上,菲律宾与毒品问题相关的数据至今仍有不小的争议。自反毒战争开始之初,警方根据危险毒品局(DDB)于2015年的调查,推算国内约有180万人涉毒。他们以此数字订定政策目标,提出要让涉毒人数降低到原先的三成以下,也就是要让超过将近120万人不再吸毒。
若我们单从自首人数来看,实际上警方早已在去年便达标。然而,总统杜特蒂认为危险毒品局推估吸毒总人数的方式有误。他参照缉毒署(PDEA)2017年的统计报告,主张菲律宾至少有470万人涉嫌吸毒——这不仅表示菲国每8个家户即有1人涉毒,也意味着杜特蒂认为:反毒品的这场仗实际上仍未结束。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为何危险毒品局和缉毒署推估出来的数字差距这么大呢?简单来说,前者是先将菲律宾全国分为5大区,每1区分别向1,000人做调查,再以5区的平均比例推估全国涉毒人数。至于后者的调查结果则奠基于反毒战争推行之后所带来的效应,缉毒署将统计至2017年4月20日为止的自首人数,比上他们依据自首名单做家访的户数,用这个比值与全国总家户数来推算菲国涉毒总人口数。
显而易见的是,两种调查方式因为调查时间点及其掌握样本所具备的特性而造成明显落差,一直未能统一口径的菲国政府便因此遭到不少人的质疑。
菲律宾与毒品问题相关的数据至今仍有不小的争议。资料来源:作者赖奕谕提供。 图/转角国际编辑台制作
杜特蒂认为:反毒品的这场仗实际上仍未结束。 图/欧新社
就算先不论这两种推估母体的方式孰优孰劣,质疑反毒战争的群众认为它们都是以过于粗略的方式在推估涉毒人口总数,不完全是在掌握精确名单的前提下处置嫌疑犯。如此看来,警方以此设定政策目标便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执法者过于重视更新数据的结果,恐怕更使其沦为一种纯粹追求数字的乱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怀疑警方将其他因素死亡的案件也计算在内,利用反毒战争铲除异己即是一种可能,它将成为是警方浮报数据的手段之一。
那些质疑政府作为的民众并非无的放矢,因为早在杜特蒂政府发动反毒战争前,菲律宾各地早就已经存在法外处决之情事。过去有些极具争议性的法外处决案例,经警方调查之后被判定为叛军内斗造成的死伤,却有叛军组织因而跳出来澄清,表示此乃警方无中生有的莫名指控。
也就是说,不管是叛军内斗或是涉入毒品的理由,最让反对反毒战争的人不安的原因是:不少遭法外处决的人并没有涉毒、也不属于贪污的官僚体制从属网络。然而,警方却可能以反毒战争为名,把它当作是一种狭怨报复的工具,以此掩盖死者实际死亡的真相。
即便摒除数据造假的可能,也有人质疑政府通报案件的流程瑕疵过多,错误与重复通报的案件将会使得官方统计的数据有误。菲国警方坦承,他们在接获报案之后虽然会同步将数据回传至总部,不过因为调查小组会再针对同一事件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调查,其登录过程便时常有出错的可能。也因此,这些人为不稳定因素便使得反对者难以信服官方公布的统计结果。
最让反对反毒战争的人不安的原因是:不少遭法外处决的人并没有涉毒、也不属于贪污的官僚体制从属网络。 图/路透社
▌反毒战争背后被抹去的面孔
相较之下,强调事前做过功课的曼多萨,希望大家正视的是菲律宾社会确实受到毒品问题荼毒的处境。除了《药命哀歌》之外,他的前一部电影作品《私法拘留》也同样在处理相关的议题。
在《私法拘留》片中,一对夫妇因贩毒而被逮捕,他们的孩子为了拯救遭警方非法拘留的父母,动用各种地下经济管道筹措保释金。针对这种黑吃黑的情景,曼多萨在《药命哀歌》又进一步阐明,政商名流除了贪污之外,还可能同时是涉毒的一份子,而这便是菲律宾毒品网路之所以屹立不摇的原因。
曼多萨的主张在许多支持者看来,也能够借由「真实数据菲律宾」的统计得到佐证。截至去年5月为止,共有菲律宾国家警察744起以及官员1591起涉毒案件被登录。有些人便会抱持这样的立场认为:「他们这些坏蛋平常害了那么多人死去,现在总算有人替人民伸张正义,怎么可以反倒站在那些人的立场帮他们说话呢?」
拥有多年涉毒者社群田野调查经验的菲律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基甸・乐斯科(Gideon Lasco),他则有与曼多萨不太一样的观点。
首先,他点明法外处决的现象在菲律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更不是菲国政府第一次取缔并围剿涉毒者。打压强度明显增加的反毒战争,虽然确实让安非他命为大宗的毒品价格提高不少,但是许多他的调查对象仍持续在使用毒品。在他看来,风险造成的恐惧与毒品的高价格,并非使人不再涉入毒品的有效作法,警方的各种贪污与嫁祸行径反而使得人民对反毒战争更加不信任。
在乐斯科进行研究的菲律宾港口社区,不少教育程度低落的青壮年选择在码头做小贩。有船只靠岸临时需要人力装载货物时,他们还能够借此赚取些许外快。这些收入来源当然远远不及其生活所需,于是他们透过不断与船员、乘客等来往人群的互动,或者偷窃、或者性交易等途径获得更多「不义之财」(easy money)。
赚取不义之财,说得容易却也不那么简单,特别当财富源自于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这些身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要挣脱重重社会结构的限制,选择以极具风险的方式追求更好的生活可能。其中,药物便是有些人可以保持良好状态而行动的一种媒介物。
身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药物便是有些人可以保持良好状态而行动的一种媒介物。 图/欧新社
生活在这里十分艰困。想要生存下去,你首先需要一点运气、足够的智识,还有对的技术。
透过这些人对生活的描述,可以知道他们必须要维持一定程度的亢奋状态,并拥有更长久的专注力与敏感度,才能够在困难的生存处境下有余裕的生活着。
在这样的观点之下,安非他命等药物被他们称做是一种「促进表现的工具」(pampagilas)。透过使用药物所带来的幻觉与精神振奋,这些教育程度低落、自信心不足的人得以找到一个出口,克服他们在工作上的疲态和绝望感。
不只是如此,乐斯科同时也注意到,这些年轻人看待药物的方式同样影响到他们的用药类型。例如,他所接触到的对象比较多使用的是安非他命而非大麻。除了成本的考量之外,由于大麻的副作用较难以预期,便有人认为使用大麻将无法使他们获得想要的效果。
「生活在这里十分艰困。想要生存下去,你首先需要一点运气、足够的智识,还有对的技术。」 图/路透社
事实上,不单是这些涉及非法经济活动的人们抱持有这样的看法。在乐斯科的调查中显示,部分从事低阶工作的菲律宾人,他们在面对工时往往过长且少有休假机会的情况,为了要提振精神与工作表现而被迫开始接触药物。虽然如此,他们其实还算是清楚药物对他们的意义为何:
类似这样的说词,不仅能够在乐斯科的调查中看见,有些菲律宾人也会在网路论坛、社群媒体的相关讨论中提到相似看法。
回过头来思考杜特蒂政府针对反毒战争而有的主张,若毒品真是菲律宾社会问题的根源,让所有涉毒者都消失不见,真的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吗?虽然毒品衍生而来的种种社会乱象是不争的事实,但会不会我们一开始就倒因为果,先问错了问题,才会将所有涉毒者无差别地划作是一样的人?
当我们试图从冰冷数字背后,看见生活于反毒战争时代下每位菲律宾人的样貌,有些人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样在这个严峻的世界里,正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可以生存下去。
反毒战争时代下每位菲律宾人的样貌,有些人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在这个严峻的世界里,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可以生存下去。 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