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下课后骑车“开溜”的85岁院士汪品先:我对时间很小气
他是钻坚研微的海洋地质学家,投身我国深海领域研究,用近十年时间探索南海深部;他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愿在一方讲台向青年们展现更大的世界;他是神采奕奕的耄耋老人,他说:“我对时间很小气,只做我要做的事。”
在2021年6月8日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汪品先,他分享了曾在南海深部进行的研究,并表示在快满85岁时,他又为自己订下了新的5年目标,科研、出书都在这张计划表中。
研究之余,汪品先也未曾放下教育事业,他开设选修课,希望让学生明白科学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提起此前因“下课后冒雨骑自行车‘开溜’”的视频走红网络,他向南都记者表示,那是一个平常的课后,“曝光以后,觉得很新鲜,也很好玩”。
【南都专访汪品先】
作为学者:“用近十年时间研究南海深部”
南都:今年的“世界海洋日”,自然资源部将围绕珊瑚礁保护等重点内容开展宣教活动。
汪品先:我自己是搞深海研究的,珊瑚礁的保护的确是一个问题。其实从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就发现南海分布有广泛的深海珊瑚,它不是珊瑚礁,而是形成了珊瑚林,这是一个新的发现。
现在我们对于珊瑚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说的保护珊瑚礁主要指浅海的,其实深海下还有珊瑚。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很重要的一环,还包括保护深海海底的生态系统。如果要保护它,那就先要知道它。因此,我们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深海海底的生物群,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实际上,人类活动已经推广到远洋深海区了。所以,随着我们对海洋的探索,从浅海往深海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
南都:多年来你一直深耕深海研究,目前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还有什么目标?
汪品先:202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刚验收了到现在为止最大的海洋项目“南海深部计划”。我们用了八到九年的时间,从2011年开始研究南海的深部。所谓深部就是南海三四千米深海的部分。
这个工作有32个实验室、700多人次参加,共60多个项目。这是第一次,我们把南海深部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这在南海是空前的,在中国也是第一次。
关键是我们使用的新技术,我们进行了几次大洋钻探,做了载人深潜航次。世界上有深潜器的国家很少,我们国家现在造出来了,我们首先用到南海。同时,我们在海底放了几百套次的深水锚系,有的进行了十年八年的长期观测。这些数据在世界上很少有,所以我们非常骄傲,现在为中国在南海的深海研究里拿到了主导权。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比这个还要好。我们的目标,就是使得南海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的一个天然实验室。因为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科学就是这样的,越研究发现的问题越多,做得越深入。让南海成为世界上边缘海研究最好的一个海,这就是我们进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南都:2018年,你搭乘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那次下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汪品先:那是在“南海深部计划”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像长跑要到最后一圈时,我自己下运动场跑的一个部分。
深海是没有阳光的,200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西太平洋地区,深海有人下去是很少的。我这次下去,主要的发现就是冷水珊瑚林。
这么比喻:陆地上的树林由各种植物组成,而我们现在在南海深海找到了由一枝一枝珊瑚组成的树林。高的珊瑚我把它比做乔木,矮的珊瑚我比做灌木,有的像小草一样长在海底。
这是惊人的,其实这些珊瑚都是在海底的动物,如果再有类似鱿鱼之类的其他动物,蹲在这些珊瑚上,这就像是“小鸟归林”。所以这是一个新的、在黑暗世界里的“园林”。这是我们从前不知道的,我很高兴下去看到了。
作为师者:“青年学子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南都:2017年,你推出了“科学、文化与海洋”的公共选修课,今年再度开讲“科学与文化”课程。你希望向学生传达什么?
汪品先: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把文科、理科分开了。但要科学创新,就一定要有文化的土壤。做现代文化,就一定要吸收现代科学的进展。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把这两样东西在学生身上能够融为一体。
这次,我选了八个主题,选八个晚上,两个礼拜讲一次,我准备得很认真。主要就是让学生把眼界打开,你学的专业非常重要,但是科学还有更大的范围,而且科学跟文化是一个东西。我从“科学的产生”一直说到“地球的未来”,从大视角来给同学们谈。同学们把问题在网上提出来,我再回答。
我对这门课抱着很大的希望,也很高兴得到学生们的回馈。现在还剩下最后一次课是“地球的未来”,我正在认真备我的最后一课。每一堂课里,我觉得同学们的反馈都是好的,当你的课在学生身上看到反响了,这是老师的一种享受。
南都:你对当代青年学子有什么建议和希冀?
汪品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总是被老师指定的东西所限制,或者不要光是计较眼前的这些事情。因为作为一个青年,你的未来都在后面,你现在才刚开始你的人生。
有的人一辈子懵懵懂懂就过去了,有的人从开始就把自己抓在手里。你的时间是你的,经历是你的,而如果你是有鉴别能力的,会知道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我给学生提过一句话,叫做“德育崇尚信仰,科学贵在怀疑”。我是鼓励学生,学科学的人,你要从怀疑开始,而不是从信仰开始。
南都:我们注意到你近两年还开通了多个社交账号。
汪品先:这是被开通的,不是我弄的,我也不反对。我觉得中国科学家直接面向大众的机会太少,我们往往用一些听不懂的语言在那里自说自话,产生不了社会效果。
我很高兴,看到网上还有几十万个粉丝。这就说明,我们的东西有人接受了。网上有这么多的人愿意看我的东西,这就值了,我花的时间就值了。年纪大了以后还能发挥这种作用,就感觉到特别兴奋。
作为长者:“生命是时间组成的,我对时间很小气”
南都:最近一次,你因为一段下课后冒雨骑自行车“开溜”的视频走红网络,有关注到吗?
汪品先:那个其实非常平常,有同学拍了录像下来。因为这是我晚上正常的工作时间,8点多还不是工作结束的时候。曝光以后,就觉得很新鲜,也很好玩,也知道现在媒体的传播力竟然这么强。
南都:网友们称赞“可爱可敬”,视频传播得也很快。
汪品先:新技术改变了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他想教的东西和影响力能扩大,那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了。
南都:还有一个话题#汪院士曾每天工作14个小时说最缺时间#也引起了关注。你曾说过已经规划好了85岁以前做哪些,之后做哪些。
汪品先:我历来是这样的,倒是我去年生了一场病,住了38天医院之后,把我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我以前十一点回家就可以了,现在我老伴不同意这么晚回去,所以我的工作时间是收缩了。医生也警告我,你的年龄不可以那样。我去年住医院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我说我真的当“院士”了,住在医院里。
所以我现在是比较注意的,但是我多少年历来就是这样,我认为生命就是时间组成的,别的东西都可以慷慨,但我对时间很小气。我是倒计时做事情的,只做我要做的事。近期内,我又把自己的时间往前推了。马上满85了,我又推了五年,假如我还能活5年,我要做哪几件事,这是我现在新的目标。
南都:现在每天的工作是怎样安排的?
汪品先:我现在基本上是在做两条“战线”的工作,应该说科学和文化吧。科学方面,我们刚结束的“南海深部计划”,还需要延续。当然我不能再做专家组组长了,但我还会去推进立项。
下个月初,已经近十年了,在上海组织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这是一个大方向,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学科,而是把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这个方向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推动,这种事情我以后也还会往前做。
另外就是软科学方面,我在上的课,准备写成书。所以今年下半年开始,我满了85岁以后,准备要写新的书了。这个新书的风格也会像《深海浅说》那样,用轻松的语言来阐释严肃的问题,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考验。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张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