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銮鼻公园发现51具人骨 考古团队挖出4千年前遗址
清华大学考古团队发掘出包括人骨在内的史前遗址。(翻摄清华大学脸书)
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邱鸿霖、教授李匡悌率考古团队,在垦丁鹅銮鼻公园有重大发现!他们挖掘出逾50具人骨,距今约4000年前,其中包括石棺、贝冢、灰坑及大量遗物,是台湾南岛族群与海外交流的重要证据。
清大团队27日脸书PO文,鹅銮鼻公园5年前进行老旧卖店改建工程时,意外发现距今约4000年前的遗址,不仅是台湾首见的史前时代贝器加工地点,更是太平洋岛屿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贝器加工场。
邱鸿霖、李匡悌率领的清大考古团队,2019年至2021年间,持续在「鹅銮鼻第一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挖出极具研究价值的文资宝藏。邱鸿霖表示,该区域有人群密集活动的时间,距今约4200至3800年前,墓葬出土51具,有10具使用石板、珊瑚礁葬具。
团队并发现大量贝器、贝料,包括成品、半成品、胚料等,还有相关加工工具,因数量庞大,研判该处极可能是一座贝器加工场,证实史前的鹅銮鼻人有一套独特贝器加工技术。
这批贝器为台湾首见,型态也和太平洋岛屿发掘的贝器相似,加上年代久远,对台湾史前时代的海外互动证据具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比对。
邱鸿霖强调,鹅銮鼻是台湾重要门面,此次考古发掘出大量文物,希望让民众了解鹅銮鼻不只有灯塔、海洋,当地也有古代文化,盼主管机关做好协调规划,让文资结合商业发展,共创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