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通報去年增2成 衛福部示警:開學4周是高峰

卫福部保护司指出,儿少不当对待以幼儿体罚为主,施暴者多是主要照顾者,尤其近期学校开学,根据经验,开学2至4周是儿虐高峰。示意图。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统计,去年全国儿少通报事件逾12万件次,相较民国111年约成长2成,其中属儿少遭家长不当对待事件成长7%。卫福部保护司指出,儿少不当对待以幼儿体罚为主,施暴者多是主要照顾者,尤其近期学校开学,根据经验,开学2至4周是儿虐高峰,呼吁家长提前安排收心,面对争端冷静处理。

卫福部保护司司长张秀鸳说,主要类型为身体不当对待,被害儿少年龄以国小学童增加最多、其次则为6岁以下之幼童,显示去年儿少保护案件增长最多的类型是国小以下儿童遭家长体罚、不当管教。

张秀鸳表示,儿少通报案件的来源包括「儿少权法」规定的警察、社工、医院医事人员等责任通报人员,通报年龄至18岁;儿少不当对待案件的施暴人,85%以上为主要照顾者,包括父母、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托婴中心保母、安亲班老师等。

「儿虐事件不会因为少子化而减少。」张秀鸳指出,最常施暴的仍是父母,因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若父母期望过高,加上亲职教养不足,就容易发生不当对待案件。除管教议题引起的儿童虐待,青少年因使用科技产品、网路成瘾导致的家庭冲突,也逐渐浮现。

今天是全台国中小学开学日,张秀鸳表示,因学童于假期间生活作息混乱,开学初期容易出现功课没写、上课迟到等状况,较容易与父母因管教问题发生冲突,根据经验,寒暑假结束后2至4周是儿虐事件高峰期,呼吁家长安排孩子提前收心,将生活作息调整至平日上课的正常周期。

张秀鸳表示,儿少通报案件中约有一成经社工评估家庭功能后,必须积极介入,设计家庭处遇计划,要求家长接受亲职教育,其中较严重者更必须将孩童送至家外安置机构、寄养家庭,针对家庭关系进行重整。

张秀鸳说,家长管教方式应从打骂式管教改为正向管教,若管教不来者可寻求专家协助,或交由替代性照顾,如熟悉孩子生活习性的家人朋友等,主要照顾者获得喘息,不必硬碰硬,若出现冲突时,则建议先离开现场,带孩子情绪冷却再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