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亲揭「母亲是加害者」 纪录片探讨政治暴力创伤
《公视主题之夜SHOW》播出瑞士纪录片《谁怕爱丽丝米勒?》,探讨政治暴力创伤议题 。 (公视提供)
22日晚间10点《公视主题之夜SHOW》播出瑞士纪录片《谁怕爱丽丝米勒?》上集,讲述爱丽丝·米勒虽为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但他的儿子马丁·米勒却饱受母亲带来的创伤,本片记录马丁回到波兰、探究纳粹大屠杀如何影响母亲的第一手影像。论坛主题以《我忧郁,原来我是政治受难者后代?─如何疗愈家族创伤》为题,由精神科医师邓惠文担任主持、邀请6位关心政治暴力创伤议题的公民来宾,并越洋连线片中男主角马丁·米勒,共同探讨战争与政治暴力所造成的家族创伤,如何影响着受难者后代。
电影中,爱丽丝·米勒毕生致力于儿童权利倡议、引领世人关注儿童早期心理创伤,然而在外界推崇的眼神背后,对爱丽丝·米勒的儿子马丁而言,她却是一位冷眼旁观自己受家暴之苦的母亲,马丁童年的创伤直到他踏上寻根之旅,从中理解到他与母亲之间复杂的隔阂根源,是来自爱丽丝·米勒年轻时经历过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可怕历史,深深压抑的痛苦过往,才因此为情绪找到了出口。
对此,同样受到母亲的创伤情绪影响的白恐受难者后代佩宜深有同感地形容,「寻根的过程对我而言,是能让我把对妈妈的所有困惑,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的『容器』」,也接着提问,「但实际上我要如何去思考、找到足以让自己释怀的症结点,是我比较好奇的。」
马丁在越洋连线访谈中分享自己是透过写书的方式面对深埋心底的创伤,表示因母亲没有面对与处理本身经历战争的心理创伤,进而成了「加害者」,对他造成严重伤害的困境。聊起疗愈的过程,马丁进一步以自身担任创伤治疗师超过40年的经验提出,目前全世界没有其他处理(政治暴力)创伤的专业治疗师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他说,「克服内心的创伤不容易,创伤事件通常与情绪全然分离」,建议受难者后代寻求专业治疗师协助,厘清对「容器」里事件的所有感觉,借此释怀并重获自由。
至于「如何疗愈政治暴力造成的家族创伤?」,有公民来宾坦言原本其实不想现身录影,是害怕政治受难者二代的身分会被贴标签,但思考后还是鼓起勇气主动来参加;因太太是白恐受难者二代,而投入相关领域工作的「台湾政治暴力创伤跨专业疗遇协会」理事长张先甫也表示,「台湾在最近这几年,把『政治暴力创伤』这个词讲出来,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造成创伤的可能性,因而有了理解自我及家族创伤的机会」,强调让大众有「认知」是很重要的事。
《谁怕爱丽丝米勒?》透过探索政治暴力下的长期阴影,呈现时代和社会在个人身上所造成的创伤无法以任何方式弥补,甚至会遗传、复制到下一代身上的问题,也进一步揭示其伤痛应该先被看见与理解后,才有被梳理、被疗愈的可能;本集论坛特别越洋专访心理治疗师马丁·米勒,碍于电视播映时间限制,完整内容可至《公视主题之夜SHOW》官方YouTube频道观看,细探其在心理治疗工作上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