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暴创伤 加害人因忌妒妄想、受害者选择隐忍

▲面对家暴,可寻求相关机构协助。(图/达志示意图)记者赵于婷/整理报导临床实务上,针对配偶的亲密关系暴力或针对年老父母的虐待情况,常发生在酒瘾患者酒精使用障碍症)的家庭中。依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统计,103年被通报、评定为高危机亲密关系暴力及老人虐待、并被放入整个台北市高危机家庭暴力防治网络合作机制与处遇的个案数是616案;其中加害人有酒瘾、药瘾、严重精神病等约占高危机家暴加害人总数的35%。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于104年执行同时处遇加害人与被害人的「酒瘾家庭重建」家暴防治计划,一边着力增加患者的疾病症状稳定与自控性,另外更强化受害者的自我保护功能。医疗团队也指出深入社区进行家庭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家暴加害人:忌妒妄想与失能感知的挫败低谷尤对亲密关系的暴力类型来说,加害人的忌妒妄想症状等,是促使家暴防治推动困难的主因,忌妒妄想是某些酒瘾患者随长期酒精使用下大脑损伤所致的精神症状,再者它更可能是患者个人对「失能」、逐渐失却如丈夫及父亲等重要家庭角色扮演、非常低落自尊的心理征象案例1:有位病患/加害人纵使在使用精神科药物的情况下,仍持续存在对妻的忌妒妄想,常在深夜家人熟睡后,强制检查妻的裸身是否有异,而他认为妻的身体有异,即是她白天与情人幽会铁证,15年来妻处在百口莫辩的折磨中。案力2:一名失业男子妻子的精神虐待更甚于直接的身体暴力,他不断要求正努力工作担负家计的妻子视讯以证明她身边没别的男人。工作失利或失去工作的信心,是许多酗酒加害人个案的处境,他们常敏感于妻儿的瞧不起,他们无能体察这怒斥背后、常是妻长期身处丈夫无能改变的痛苦心情。家暴受害者:究竟是保护者或是受害者的角色定位困境一名73岁的母亲因担心不给钱、引发酗酒儿的威胁暴力,以致只能露宿住家外的公寓楼梯间。然而儿子每次出院即用毒,母亲对他坚持回家、无法听劝的长期住院,声泪俱下,但儿子无动于衷。许多年老母亲都是这样的困难要求儿子改变,甚至对警察与家暴社工的介入感到迟疑,当仔细聆听,发现她们责怪自己没能照顾好儿子、担任「好母亲」角色的心理意义,总凌驾于自己对暴力的恐惧害怕;而这种被害人在自己「究竟是保护者、还是受害者」间非常混淆的情况,在10个老人虐待类个案中的年老父母身上特别显著见到。受暴的年老父母忧郁情况,显著高于另组亲密关系暴力的妻子们。他们常谈及自己的无法快乐、更无能为未来抱持起希望感、甚至觉得自己的一生很失败。而他们的不求助、不报警,停留忍受在长期的暴力关系中,或许正源自于她们的忧郁与失去能动性。酒瘾家庭重建 唤起重建家庭的盼望酒瘾家庭重建的推行提供了社区中高危机家庭暴力的酒精使用障碍症加害人及家庭,在超过1,500小时的住院中精神评估治疗、增进病识个别认知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以及精神科紧急医疗、居家治疗或家庭访视等。

家暴防治处理应有效性应建立在回归病患、家属所深切关注的家庭关系的重建上,更要运用唤起重建家庭的盼望,来促进加害人接受医疗与控制酒精以及受害人的求助意愿。计划执行过程中,有许多的加害人/病患都会愿意为家庭重新团聚而住院戒瘾、因为孩子的缘故而吃药、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