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量“缩水”交易规模“萎靡”只是前菜,中报显示多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减少,如何破局?
财联社8月27日讯(记者郭子硕)人人皆知,银行信用卡业务已告别“规模为王”时代,信用卡数量减少并不能直接挂钩信用卡业绩。而最新的中报显示,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面临的困境,已从流通卡量“外围”,蔓延至核心数据贷款余额。
财联社记者梳理9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多家银行发卡量“缩水”,交易金额规模“萎靡”,仅三家银行信用卡交易规模环比新增。不仅如此,已披露的信用卡总消费金额的机构财报显示,信用卡总消费金额也集体下降。
信用卡业务缩量时代,从发卡量下降、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发展至核心指标环比“缩水”。各银行的信用卡如何顶住压力,积极突围?
信用卡交易规模集体“缩水”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公布中报的9家银行中,仅3家城商行的半年度信用卡贷款余额环比上升。具体来看,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2024年半年度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349.83亿元、83.60亿元、50.80亿元,分别环比增加5.59%、16.21%、7.08%。
而剩余披露中报的6家A股上市银行中,信用卡贷款规模前三的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其信用卡贷款余额依次为4709.99亿元、3685.740亿元、3602.46亿元,分别环比减少8.38%、8.23%、6.58%。而上一年,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三家银行在A股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或信用卡总消费金额)中排名前十,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前十五。
值得关注的是,信用卡贷款规模下行背后,银行信用卡交易金额也同步下滑。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分别为 11909.90 亿元、9849.84亿元、9674.93亿元,环比分别减少3.74%、12.11%、12.14%。
“信用卡交易金额‘缩水’,部分原因是内需不足。”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告诉财联社记者,在此背景下,银行也并未改变传统的“拉新”思维。信用卡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拉新”大幅增加了银行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只拉新不细分存量用户,发卡银行无法抓住持卡人的需求,也无法住能够贡献价值的用户。综合之下,导致经营收益难以可持续增长。
董峥指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下降,尤其是部分奢侈品与家用电器等消费明显走低,而日常消费品如餐饮、食品、药品、石油等依然保持增长势头。消费趋势变化下,各信用卡中心要想“突围”,就要及时掌握持卡人消费趋势,充分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将信用卡权益与用户的刚需消费相结合,最大程度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以提升用卡活跃度。
卡量再次“挤水分”
就目前数据来看,“卡量”缩水仍然是各银行的主基调。三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环比微降4.1%至5165.58万户。浦发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环比微降3.97%至 4645.53万张。同期,仅兴业银行发卡量小幅涨至7254.92万张,较上年末增长 1.62%。
这也与人民银行此前披露的行业趋势基本一致。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亿张,环比下降0.85%。与2023年末7.67亿张的总量相比,减少约700万张,连续6个季度环比负增长。
在此之前,银行清理长期睡眠卡,同时限制单一客户在同一机构的持卡数量上限,卡量“挤水分”。2022年7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新规》)正式发布。《新规》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但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
行业面上,国有大行、股份行等银行也在接连下线多款信用卡产品。今年以来,包括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停止发行部分联名信用卡。9月1日起,“中信银行锦江WeHotel联名信用卡”“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宝藏信用卡”等多款信用卡也即将停发。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部分银行主动收缩信用卡业务战线,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第一,考虑到包含信用卡在内的消费信贷市场整体业务质量有所弱化,持卡人还款能力降低推高信用卡不良率,机构在授信方面更谨慎;第二,“断卡行动”叠加《新规》等影响,机构加速对存量卡片的精细化管理,可能导致存量卡片透支缩水。不过二者相比之下,前者的影响较大。
银行如何破局,精细化经营?
信用卡交易金额下降、流通卡量规模收缩,银行的关注重点进一步转向客群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在多家银行的半年报中,优质客户与资产结构优化,也是上半年各家银行的重点关注部分。
浦发银行表示,风险管控坚持控新降旧不动摇,严把新客准入,压降存量风险。兴业银行也表示,拓展优质客群,聚焦年轻学历客群、新消费客群、新能源汽车客群等优质客群。2024年上半年,该行的年轻学历新户发卡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5.8 个百分点。
场景经营方面,平安银行在全国超900个商圈开展属地客群经营,上线“8.8 元购”市场活动;精准营销方面,也同步推进客户分层经营,并开展分期折扣活动,鼓励消费、让利客户。
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下行,各行风险管控效果显现。半年报显示,除了浦发银行信用卡及透支不良率上升0.13个百分点至2.56%外,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贷款率 3.88%,较上年末下降 0.05 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贷款率2.70%,较上年末下降 0.07个百分点。
苏筱芮指出,现阶段信用卡业务逐步迈入“精耕细作”的时代,各行的信用卡经营除了基础发卡量以外,还会关注在用卡量、交易金额等,同时会对重点场景给予更多关注,例如国内消费者在境外的用卡频次、交易金额,再如汽车信用卡在购车、养车等场景的交易情况。
在她看来,信用卡中心需不断发力产品创新及运营手段,以“卡片+信用卡手机应用+场景+权益”为锚,打造信用卡一体化经营服务体系,此外,也可以考虑在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的大背景下,针对此部分人群开卡、用卡需求寻求差异化创新,打造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