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空間再利用!「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14件獲獎作品揭城市新想像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奖」已揭晓得奖名单,包括3件年度「评审团大奖」、10件「BEST 10」杰出作品,以及1件「整建维护特别奖」共14件作品。从市定古迹北一女中光复楼,透过现代修复技术再现学校历史荣光,到老街屋AKA café翻新后成为充满台湾文化氛围的咖啡馆;每件得奖作品皆展现了翻转空间再利用的崭新价值,同时又形塑出城市新旧交融的独特文化风景。

翻转空间再利用!「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奖」14件获奖作品揭城市新想像。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以老屋保存开启城市新生命

台湾建筑评论家王俊雄曾说过「建筑最重要的意义是跟生活有关。」而日本建筑学家铃木博之则表示,「保存的具体判断是依现场个案而定」,如何兼具历史保存与更新再利用的当代价值,是每座城市都在思考的议题。

回溯台北最初于1876年清代后期成立台北府、1884年正式建立台北城,后历经日治时代,亦随政府迁台成为首都;从移民聚落、殖民城市一路走到今时今日,建筑反映的不只是时代,也是城市变迁的轨迹与历程。

一如台北市都市更新处处长陈建华所说的,「建筑可以乘载使用者、场所本身的回忆,在台北市如此复杂、多变且新旧混合的都市环境中,老屋不仅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更突显了包容及开放性。」而本届台北老屋新生委员会主席李清志亦提到「老建筑的保存不仅关注于硬体空间,而是注入新生命、经营的多元手法,让老旧街区也能绽放过去的荣耀。」

完整得奖名单可见文末,接下来就一起来瞧瞧七件精选获奖作品吧!

今年受到评审团大奖表扬的3件作品,都分别在不同的向度具有突破性及社会影响力,此为从南港玉成老戏院变身的国际知名玉成戏院录音室。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获得整建维护特别奖的「重生(恩寓公寓 电梯增建及外墙整新)」,反应老旧建物住宅与跨世代年迈居住的困境,而团队在有限空间挑战下,让作品无论在建物外观美化上,或居住安全上都具有相当出色的表现。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BEST 10得奖作品「沿岸 3.0」透过经验与交会思想,亲手开拓材料元素、改造工法、设计手法皆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办公室场域。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BEST 10得奖作品「森³ sunsun-museum」透过实体空间营运,为生活带来设计、艺术与美学更多向度的启发。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从历史轨迹到现代价值!精选七件得奖老屋作品

▧ 评审团大奖|市定古迹北一女中光复楼-一座流动的博物馆

北一女中原为日治时期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学校,战后改制为台北一女中,成为台湾最知名的女子中学之一。校内于1933年竣工的光复楼,则是由台北州土木课设计,其建筑特色平面为曲尺形,外观简洁线条强调水平线特征,属于台湾早期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这座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至今仍用作教室、行政及教师办公室,也是北一女校友们重要集体回忆之一。此案也是台湾校园古迹中,难得由校友会自主启动古迹修复再利用计划的研究。因设计团队长期关注老屋与古迹复兴并实践,透过古迹修复设计整备工程,也将再次唤起更多校友们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创造承先启后的文化价值。

获评审团大奖的「市定古迹北一女中光复楼」,透过现代修复技术再现了当年学校的历史荣光。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评审团大奖|AKA café

AKA在日语是赤色的赤—「红砖」及「红瓦」是多数人对大稻埕的第一印象,AKA也是网路用语「also known as(又做为)」的缩写。AKA不仅是间咖啡厅,也是酒吧、香道、花道、茶道的多重体验空间。

这间老屋过去曾是富商郭乌隆的豪宅,因开设《郭怡美商行》致富,为此宅内曾举办过舞会、办桌等活动,然而,随时间推移,昔日繁华不再,宅邸也渐渐被人遗忘,成为一个被荒废的角落。后来,因建筑设计师Neo在寻觅仓库时偶然发现这栋老宅,在拨开杂草及推积的杂物后,竟发现这栋被遗忘的百年历史建筑。为此,AKA团队希望能重现当年的繁华景象,在此举办音乐沙龙、摄影展、艺术拍卖会等,让每位踏入此处的人如同搭上时光机,沿着小径走入,穿越回到百年前,并继续见证新的故事。

获评审团大奖的老街屋AKA café经过翻新后成为充满台湾文化感的咖啡馆。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BEST 10|老布庄的共生

户外装备品牌Kawas首间实体店落脚在迪化街老布庄,早年布市繁华盛景,显露在室内装修材料上,厚实华丽的大理石从地板延伸至墙面,退缩无落柱的骑楼,则提供了繁忙进出货临时的动线,再再彰显出当年时代的风华。

为此,设计团队在设计上保留了地坪与墙面石材,而实木架则以最小构件轻触固定在墙体上,而石材背景则交叠着展示墙成为新旧融合立面,并将旧布尺转化成为入口门把,如进入老布庄的记忆轴也正度量着每预备暂离都市的人。此外,骑楼店铺大门旁的公共梯厅门面也一并整修,共创友善邻里关系,而原先地下室储物空间则转化为共享讲堂,供山友分享着自然山岳的故事。因此,透过各种设计元素的转化,依旧能在此延续着当年迪化街关于布庄的美好记忆。

BEST 10得奖作品以人为本共创友善邻里关系的户外装备品牌「老布庄的共生」。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BEST 10|杉遍野.随野家

位于关渡平原农业区,兼具食农教育与永续推广的友善放牧养鸡场,为了改造空间先邀设计团队一同经历务农生活后,更能以设计体现永续自然的美好。为此,设计团队以台湾疏伐木柳杉的末段为主材,将其应用于食农教育空间的改造上,同时,杉木切割后的余料,亦可细分制作成不同尺度的小家具,且最后剩余的小碎木亦能化做农场土地最佳的天然干燥垫料,让整杉木末段完全零浪费。

此外,曲墨建筑师事务所总监郭恩恺也特别使用多年来所建立的可逆式工法,采螺丝与螺栓锁固,以其可恢复、又可扩充的设计打造出这座自然农场,也以此计划串起了北投农场产业转型,以及林业应用于空间的双赢共好。

BEST 10得奖作品「杉遍野 . 随野家」为友善放牧养鸡场,年轻农家与设计团队携手合作,将台湾疏伐木柳杉的末段永续利用于食农教育空间的改造。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BEST 10|城市舞台

「城市舞台」前身为「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一直以来都伴演台北市艺文活动及剧场演出的要角。此次整修标的分为「城市舞台」及「艺文大楼」两栋建筑物,除剧场演出设备整体更新外,设计者更在意的是建筑物外观在都市环境中的自明性。因此,这次改造,以简洁几何造型的矩形量体凸出于原建筑外观,并以格状金属板/扩张网拼贴纹路呈现舞台的「走位」概念,将建筑物内部剧场空间立体化转译至建筑物外墙,改变外观的视觉焦点,成为八德路/敦化北路体育园区中的文化新亮点。

除了外观之外,设计者也一并将广场景观纳入整体概念性规划,取消既有光塔电梯,将广场及既有设施地景化、平面化;以缓坡取代楼梯、以草坡优化车道断层死角,创造环状步道,扩大入口楼梯,于楼梯中央开孔新植树木,使来访观众、周边居民行走于其中时畅通无阻,感受自然环境、季节交替不同时期的「城市舞台」之美。

BEST 10得奖作品「城市舞台」。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BEST 10|昭和浪漫洗濯屋

店名以冰店为发想,结合建物前身洗衣店「洗濯屋」用途。此建筑为面宽窄身的房子,设计团队在改装期间发现到建物的可爱之处,为此,在狭长的空间中隔出了小小的座位区,将一楼设定为战后蓬勃发展的昭和时代,有着时髦的明星海报、摇摇马、缤纷的布置,还有一台从日本运来的贩卖机。而二楼则设定为战前的昭和时期,有榻榻米、大书柜、旧电视机、一整套夏目漱石藏书,以及整修发现的熨马,且一上楼就能感受到的寂静感,或许也是因为二楼过去是洗衣店家打地舖睡觉的地方。如此一来,原本只有车流穿梭的安西街,也因昭和浪漫洗濯屋的进驻,改变了城市的风景,让更多人在路过之时,也愿意放下脚步欣赏。

BEST 10得奖作品「昭和浪漫洗濯屋」,将前身废弃的洗衣店经过翻修转变为昭和时期怀旧的冰淇淋店。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

▧ BEST 10|BEATA

「BEATA」一词源自于拉丁文「最快乐幸福的人」之意,是一种祝福,一种向往,也成为整体设计发想的主轴。

隐藏在山坡上的校内食堂,一向是阳明交通大学师生们饥肠辘辘必定造访之地,多年来味美价廉的餐饮是校内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但因空间使用多年已略显陈旧、动线规划不符师生需求,为此设计团队将原先的环境及空间融为一体,透过重现美好的开窗比例,让周围的风景也能成为空间经验。此外,新空间特别于三楼规划「人良阁」,规划设备齐全的共享厨房,以及可供各式讲演活动的人文讲堂,让不同社团可在此进行交流活动,善用改造后的崭新场域。

BEST 10得奖作品,隐藏在山坡上的校内食堂「BEATA」透过共享厨房与开窗比例设计,打开山中食堂的视野与格局,成为校园重要生活及交流场域。 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