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蚊媒 期待沃尔巴克氏体立功

传播人类疾病的病媒蚊未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如将菌体透过人工方式感染病媒蚊,不仅能缩短病媒蚊寿命,还能抑制多种病原体。(科技部提供)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立克次体科的内共生细菌,自然界约6成以上昆虫都带有这项菌体。而研究发现,传播人类疾病的病媒蚊未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如将菌体透过人工方式感染病媒蚊,不仅能缩短病媒蚊寿命,还能抑制多种病原体,包括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疟原虫等,可发展成对抗蚊子传播疾病的有利武器。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系副教授蔡坤宪表示,沃尔巴克氏体原本已存在于环境生物中,对人和动物不会造成危害。目前以沃尔巴克氏体对抗登革热的策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埃及斑蚊,并与未感染的雌蚊交配,产下的受精卵会不能发育死亡,以至于野外埃及斑蚊数量逐渐减少,可达降低登革热流行的风险。但成本较高,且要持续大量地释放。

第二种方法则是同时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及雌性埃及斑蚊,并让感染的雌蚊和雄蚊交配,产生的子代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带有菌体的蚊子渐取代野外族群,使蚊子不易感染登革病毒,从而降低人类感染机率。种此法缺点是蚊子数量不变,民众仍易受蚊虫骚扰,且病媒蚊非完全失去传播病毒能力。

蔡坤宪提到,利用沃尔巴克氏体防治蚊媒疾病的方法深受国际关注,美国、英国政府、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等共挹注近1800万美元。

至于台湾,蔡坤宪则说,我国政府则于2018年10月17日增列沃尔巴克氏菌为环境用药微生物制剂。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是否能发挥抑制蚊媒传染病的功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