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巴赫氏菌让雄蚊「绝育」 有望降低60%登革热感染率

▲沃巴赫氏菌雄蚊「绝育」,有望降低60%登革热感染率。(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登革热去年在台湾造成4万多起病例,还有228人不幸丧生。疾管署今年争取到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公益服务计划,透过大数据模拟「沃巴赫氏菌」控制病媒蚊的可行性。透过示范推估,每3周散布2万只染病雄蚊并持续28周,能使环境中病媒蚊量降低85%,感染病例也会降低60%,未来可将模型套用于登革热防疫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今年3月建议,各国可评估使用环境中昆虫共生菌如沃巴赫氏菌(Wolbachia)控制病媒蚊可行性,疾管署本次与IBM的合作计划中,即以此策略为例,模拟使用沃巴赫氏菌降低登革热病媒蚊数量及病例数。

▲疾管署赠与IBM疾管署防疫之友奖牌。(图/记者严云岑摄)

疾管署防疫中心主任刘定萍表示,自然界中有6成的昆虫,都会受到沃巴赫氏菌感染,特定病毒株甚至会让雄蚊不孕,就算雄蚊与雌蚊交配产下的卵也不会孵化,借以减少病媒蚊数量。目前新加坡澳洲印尼越南巴西哥伦比亚中国大陆等7国已陆续进行田野试验

IBM数位体验中心主管Saleem Hussain指出,团队是在10月24日至11月11日,实地访查地区管中心,并应用资料分析、认知与云端运算、物联网专业建议,再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设置了3个数学公式建立模型。

▲IBM数位体验中心主管Saleem Hussain说,他们利用3个数学公式算出模型。(图/记者严云岑摄)

而后,团队更利用一小部份大数据作为示范推估,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将2万只感染沃巴赫氏菌的雄蚊,以每3周、4周一次的频率连续释放28周,病媒蚊的数量分别会下降75%与85%,人类感染率也可减少30%与60%,效果显著。但Hussain表示,大数据中因为未周全考量环境、病媒蚊总数因子,数据仅供参考,还是要等未来疾管署资料完善后,才能推测出正确数据。

疾管署防疫医师郑皓元表示,IBM建立的数理推估模型,可用来推估登革热防治成效,未来若疾管署采用类似政策,就可以引用参考。此外,这个模型还可以评估更多的防治措施,包括登革热疫苗、孳生源清除等,可说是IBM留给即管署的最好资产

刘定萍也说,该项模型的建立,对于病媒蚊同样为埃及斑蚊的兹卡病毒,也有正面的效果,未来2年疾管署会继续优化模型,除了预测沃巴赫氏菌对病媒蚊防疫的效果外,也会用于其他病媒蚊传染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