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登革热「第四型」少见!全民几乎无抗体「有机会感染」
▲疾管署疫情周报特别请专家说明登革热防治。(图/记者洪巧蓝摄)
高雄登革热疫情来势汹汹,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全国降雨加上南部有本土群聚,登革热疫情风险增高;专家也表示,今年高雄登革热主要为国内少见的第四型病毒,这意味着国内大多数民众体内没有抗体,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疾管署18日晚间又确认一例本土登革热病例,也发生在高雄市三民区,当地群聚病例已达20例,且有第二波的感染。疾管署17日邀集国内公卫、昆虫领域专家及国家蚊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环保署、高雄市政府等单位,召开登革热疫情专家咨询会议,针对防治策略进行讨论。
拥有32年登革热防治经验、台北市立大学地球环境暨生物资源学系副教授黄基森分析今年登革热疫情有四大风险,包含国际疫情、病毒型别、个案症状以及雨量气候条件,种种迹象也显示,今年属于比较艰困防疫的一年。
▲台北市立大学地球环境暨生物资源学系副教授黄基森分析今年登革热疫情。(图/记者洪巧蓝摄)
黄基森指出,今年高雄本土登革热流行病毒型别为过去较少见的第四型,由于过去国内几度爆发登革热流行皆以第一、第二型为主,这意味着国人多数没有第四型抗体,全国每一个民众都有被感染机会,而且若过去曾经罹患其它型别,更提高交叉感染、引发重症的风险。
黄基森也提到,今年国际登革热疫情严峻,境外移入风险增加,国内目前境外移入病例已是过去10年同期新高;此外,民众感染登革热约有八成无特殊症状,但仍有传染能力,另就医患者在第一次就被诊断仅六成五,另三成五在可能传染期间在外趴趴走,都造成传播风险,病例相关追踪一定要确实。
至于天候状态,黄基森说,登革热最难控制降雨量与降雨天数,如果在疫情流行期间,每月降雨达14天以上,喷药效果几乎不好;若降雨量超过220毫米,积水容器不会干涸,病媒蚊就会持续生长。
▲登革热防治资讯。(图/台北市立大学副教授黄基森提供)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则提到,今年受暖冬影响明显,气象局资料显示,已有连6个月圣婴现象,这让高雄今年1到4月的气温均比30年平均气温都高出1到3度之多,5月份虽然气温没有特别比以往高,但已经开始下雨,外在因素有利于当地的病媒蚊孳生。
黄基森提醒,近期国内气温偏高,且随着降雨天数与降雨量增加,环境条件均有利病媒蚊繁殖,为避免疫情风险提升,建议应加强排水沟及天沟(屋顶排水沟)的孳生源清除,并确认家户及公共场所均有安装纱门、纱窗,而防蚊产品也应选用含敌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才能有效防范病媒蚊叮咬,他强调「登革热(防治)不是做了没有,而是做对了没有」。
今年截至目前国内累计21例本土登革热病例,均居住高雄市,其中三民区群聚案累计20例、前镇区1例;另有171例境外移入病例,90%以上感染地为东南亚国家,其中以印尼58例、越南34例、菲律宾20例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