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羊/红衣小女孩没告诉你的事:山难怎么来

雪山西陵攀登照。(图/雪羊授权使用,下同)

作者/雪羊(摄影师

从南湖必经的多加屯测候站用400mm长镜头,一窥对面的雪山主峰与随侍在右的兄弟北棱角,不愧是台湾第二高峰,五月初还能有皑皑残雪,真是不简单。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简单,吸引着各路人马,不分时节与天候前仆后继蜂拥而至,只为朝拜这一脉之主的和蔼容颜。

登山好事挑战自己也是好事,但是,当身体出了状况依然坚持奋力前行,真的是值得歌颂的非凡事迹吗?

多少的山难是因为「体力不支」而导致遗憾,我想大部分没有走过过夜高山行程的朋友对这个导致山难的因素不甚熟悉,可能会觉得「山难喔?应该就是迷路啊、坠崖呀、被魔神仔带走啊等等可怕的事件吧?」比较少人会直接想到「身体状况」这个非常可怕的隐性原因

说到台湾的登山,绝对无法不提到前辈「林文安」,在苗栗中雪山的山顶,还有着他的纪念碑,凭吊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山天王。从日治时代就开始爬山的他,对台湾的山林通晓程度无人能及,走过台湾几乎所有超过3000公尺的高山,连不爬山的人都可能听过一两次的「百岳」,也正是他在1970年代发起制定,希望能带起登山风气的登山标竿

这样一位在山里打滚、探勘开辟许多百岳路线的大前辈,为什么会在「中雪山」顶立牌纪念,而不是更气派的「大雪山」、「雪山」甚至「玉山」?原因很悲伤,1975年5月20日,山难消息传出,林文安前辈在中雪山辞世,死因:体力透支。

虽然林文安前辈当时是刚从马博横断下来,随即带着几个新手前往中雪山,又遇到恶劣天气箭竹海挡道迷路,在全湿又寒冷的箭竹海中来回奔波找路,而气力放尽撒手人间,但也正说明了:山难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连这样一位高手中的绝顶高手,都会因为「天候+身体」的因素被召回山神身旁,更何况新手呢?

「不管发生什么事,坚持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那是对在社会上、学业上等等与生命安全无关的事情。对登山来说,只有「回头是岸」才是真理,「永不放弃」叫作找死。

认识山难,首先认识一件事情:山上没有救护车。

对,设想一下今天你去爬山,只要身体有状况,你只有四个选择:自己走下山、被别人扛下山、被直升机运下山。诶?不是说四个吗?怎么只有三个?喔对,还有一个你不会想选的:用袋子装下山。

标准的登山流程,是只要发生足以影响身理机能的「健康意外」,不管是外伤还是高山症,在自己用药品处理后第一要务就是「开启撤退方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因硬ㄍㄧㄥ不是成仙就是call机。山永远都在,挑个好日子身心皆宜再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旧地重游的温馨感,宁可改天「噢~那个时候我就是在这里一直吐后来撤退,哈哈哈!」也不要成为别队向导口中的「当年有个人在这里走了,大家要尊敬」。

高山症的唯一解药就是下山,任何的药物与热水都只是舒缓而已。

身体、天候、地形路况,是山难的四大元素:------1.身体出问题,再好的天气也是枉然,光是高山症引发的脑水肿肺水肿就能要你的命,更别说是精神恍惚的过断崖、严寒中的体力透支、精神不好影响路线的判断了。

2.天候出问题,再好的路线也能瞬间变成噩梦,大草原好美,但毫无遮蔽所有的雨都往身上倒就知道有多干,这时装备不对就会导致身体出状况,湿透失温样样来。

3.地形过于困难,当装备不足、攀登者经验不够、大风或大雨的时候,就很容易失足坠谷,这也是为什么雪霸国家公园将百岳划分等级ABCC+。

4.路况不够熟悉、经验不够丰富、地图判读失准、大雾影响判断,导致迷途摔死冻死饿死时有所闻,现在都还找不到人的大有人在。------这四个元素排列组合成15个山难可能,更别提其他次要原因了,千变万化无所不有,完全无法就一个点去预防。了解山难是怎么发生以后,更显得南投县政府、雪霸国家公园”禁止独攀“的规定有多荒谬可笑:没有一个元素是组团时就可以降低风险或防止发生的,不然今年大台登山队在北二段走两个人是怎么回事?霸南山屋到现在还没找到人的夫妇是怎么回事?奇莱邱高事件那三个人是怎么回事?他们难道都是独攀?我们不需要治标不治本、本末倒置的管理单位

独攀是经验、装备、生理机能都健全的人在做的事情,新手独攀一进去就先收集了两个山难元素「路况」和「地形」,当然大大增加了出事的机率,为什么不检讨为什么没有教育好新手登山知识,反而只会禁止高手精进自己的经验与体能呢?你以为每个人都能一天就从登山口到翠池山屋住吗?这种队伍这么好组吗?就因为高手数量少新手数量多,所以牺牲高手的权益来降低新手出事的机率吗?这是一个先进国家的政府会做的事吗?

从来只有两件事能够预防山难的发生:「经验」与「教育」。

有经验你就会知道各种状况要怎么处理,有教育你就会知道什么状况该做什么事,就不会连吐20多次还要赌命上雪主。讲一句难听的:连学校老师都这样「视高山症赌命硬撑完成登顶的”小学生“为一种榜样与骄傲」,那我们又要怎么期待这个社会的登山知识水准能预防山难发生?

唯有正确教育、宣导什么是「登山」、「敬山」、「对自己负责」,不要抱着「挑战攻顶」的心情上山,发现苗头不对就「快闪」,才能让大家都能走得久、走的多、走得远、走得精彩、走得骄傲。

至于封山、禁止独攀等等,只会让更多的人爬黑山,万一发生问题,连搜救的范围都定不出来,浪费更多资源地毯式搜索,可谓愚痴偷懒不想做事。有正式申请入山的案子,还能依照计划书推断他大概在什么位置、增加搜救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山难存活率,那才叫管理、才叫负责、才叫真正的「管理单位」。

如果问我什么是老手与新手的差别?那我会这样回答你:老手会回头,新手不知道何时该回头。所以林文安前辈独攀无数次从没出事,他的辞世,是因为身为领队的责任,要带着菜鸟们「走出去」的责任感,驱使他就连四肢都失去温度了依然拼命寻路,直到生命的尽头依然满怀歉疚,这也是为何林文安值得纪念;我想,今天让他再选一次,前辈依然也会做这样的决定吧!

想要安全开心的爬山吗?那么,就先学会「回头」吧!只要学会回头,距离山顶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抱着健康的心情与充足的知识,用双脚与身体感受这座岛屿上最珍贵的美丽资产:山。

●作者雪羊,摄影师,曾在大雪山森林游乐区工作,兴趣「拍照,在悬崖蹦跳,在都市走跳」。脸书粉丝专页「雪羊视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本文已获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