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汉服“同袍”,比嗑古装剧更上头
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议设立国家“汉服日”,并将这一天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每逢上巳,人们都要秉持兰草去河边洗濯身体、去除灾气,后来还增加了祭祀等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上巳节兴盛于汉代,繁盛于唐朝,风靡千年,如今却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若想将传统文化重新发扬光大,那汉服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2、所幸在天南地北的互联网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同袍”正在利用各种新颖的创作形式,让全世界都能看到美丽的汉服以及背后经久不衰的文化沉淀。
3、粉汉服“同袍”,比嗑古装剧更上头。
01
@洛梅笙:抱紧专业派大腿
发现地:微博
图源:@洛梅笙微博
打着“微博历史博主”的Tag,自由学者@洛梅笙主要从事中外服饰研究,以图文创作的形式输出汉服科普向内容。
在她的微博里,时常可以看到她发表的学术文章。如果你是刚刚被汉服圈粉的小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补课,可以抱抱这位专业派的大腿,能从一些意想不到的渠道get到许多“冷知识”。
翻看她近期的微博,会发现许多《长歌行》的身影,这是一部以少年热血、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漫改热播剧。
关于剧中那些大唐背景的服饰,洛梅笙不仅花了笔墨进行点评,还替被网友质疑为“傻白甜”的女二号李乐嫣(赵露思饰)洗白了一番。
“有些人说这个剧的女装太素了,但李乐嫣的造型总体是加分的,从网上的反映以及很多人做仿妆和绘图就可见一斑,也没有像其他古装剧一样把女角的发型弄得像盆景。”当然,洛梅笙也指出了一些不足,比如首饰缺乏时代感,若换成插梳、唐风的钗、簪,则效果更佳。
图源:@洛梅笙微博
除了接地气的热播古装剧,洛梅笙还擅长“考古”,会通过古代的插画来展示当时的服饰,例如明嘉靖刊本《荔镜记》里的版画插图就画出了女人的圆领衣、婢女的围裙、男人的方巾配贴里等。
针对绘于明中期的《孔子圣迹图》,她指出主人公的服饰属于“往古”,即古代人心目中的古人模样,倒是周边的小孩、伶人、百姓等更偏写实风,例如偏下层人士头上戴的蒙古幔笠。
02
@十音Shiyin:替汉服“扬眉吐气”
发现地:微博、B站、抖音
图源:@十音Shiyin B站主页
作为一名生长在海外的华人视频博主,汉服爱好者@十音Shiyin总能以独特的视角去欣赏汉服之美。
年轻的KOL也许无法像“老袍子”那样提供专业性点评,但他们早已成为汉服“出圈”的主力军。
今年3月,十音还接受了知名时尚杂志《Vogue》的采访,在全球多个语种报道中同步输出。凭借语言上的优势,成功将汉服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图源:Vogue官网
去年11月,十音用一支全英文视频替汉服“扬眉吐气”了一回。彼时,海外社交网站推特上有部分网友认为“汉服源于韩国”。
图源:@十音Shiyin youtube
为了矫正外国网友的误区,十音穿上汉服,以一口流利的英语给镜头前的网友们上了一堂精炼的历史课,廓清了汉服源流。
图源:@十音Shiyin youtube
早在南北国时期(和中国唐朝同一时期),朝鲜半岛的很多地区就已经采用了来自中国的圆领袍式作为宫廷官员的官袍。
到了明朝,中国与朝鲜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友邦关系,参考视频中引用的古代人物画像,朝鲜太祖王与中国明太祖所穿的龙袍除了颜色差别,基本并无二致。
汉服对韩服的影响可见一斑,甚至连朝鲜王朝的妇女发型都能在500年前的唐朝出土人俑里找到原型。
图源:@十音Shiyin youtube
截至目前,该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已接近1200万。
通过对汉服面料的研究,十音还刷新了当下人们对“奢侈”的定义。在《一米8000块?中国皇室的御用面料有多美》这支视频中,她指出早在LV、爱马仕等西方大牌占据人们的视野,真皮、羊绒、海马毛等高端面料成为奢侈代言词之前,云锦这门中国传统丝质工艺就已经与“奢侈”挂钩了。
根据《天工开物》记载,云锦可追溯到1600年前的东晋年间。为求“眼见为实”,她特地采访了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新一代云锦传人,了解背后的工艺之复杂,每一米面料所要耗费的人工和时间后,就能秒懂何谓“寸锦寸金”了。
如今,这种古代皇室御用面料已经开始走进高定的秀场,还有比这更“时髦”的“文艺复兴”吗?
03
@碰碰彭碰彭:搭配古筝“食用”
发现地:B站、抖音、微博
图源:@碰碰彭碰彭 抖音主页
在西方国家,街头艺人一直是道亮丽的风景线。曾经登陆2020央视网络春晚的@碰碰彭碰彭就是一位穿梭于法国大街小巷的中华文化使者,她向西方人民展现的国风不止一套套唯美清新的汉服,还有一首首古筝演绎的名曲。
古筝专业出身的她,2018年来到法国求学,自那时起,她便每月利用周末闲暇在街头演奏,期待在异国他乡寻觅寥寥知音。
人山人海的法国街头,一位长裙纤纤、衣袂翩翩的东方女子坐在一架古筝前,弹指之间拨弄琴弦,溢出一连串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音符。
虽然汉服、古筝与法兰西风情相去甚远,但是不少路人都忍不住驻足流连。一位踩着滑板车的外国小伙不觉将脑袋搁在车把手上久久凝视,恍如视频中乱入的一段静止画面,被弹幕笑称为“墨镜痴汉”“望妻石”。
非但现场的外国友人沉浸于中国古风的魅力,屏幕前的网友也身临其境般地表示眼前有了“化蝶”的错觉。细心的网友在听曲之余,还找到了碰碰所穿汉服的出处:花朝记的山茱萸,晋制女装襦裙。
优秀的国风美少年当然不会局限于婉转凄切这一种路线。当碰碰换上一袭红衣,配上洁白的面纱,奏响一首充满江湖气息的《刀剑如梦》。
图源:@碰碰彭碰彭 youtube
她时而霸气扫弦,曲调急促,如有气吞山河之势,时而从容抚琴,好似一切随风,真应了歌词里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和身上宽袍大袖、仙气飘飘的魏晋风汉服比起来,这种“指尖的杀气”所带来的反差尤其惊艳。
就像碰碰在简介里说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的作品中也不乏文化碰撞的氛围。除了中国古典名曲,她还尝试过和法国小伙伴合奏,用“古筝+吉他”共同演绎龚琳娜的洗脑神曲《拐弯》,也独奏过许多中西合璧的曲目,如《克罗地亚狂想曲》《Despacito》等。
某一期视频的结尾,镜头捕捉到一位外国老奶奶听完演奏后激动地向碰碰走去。至于她们谈了些什么,在评论区可以窥见一二,“这个奶奶说去年夏天就在这里见过我,非常好听,希望我把这份美好继续传递下去”。
作者/IT时报记者 李蕴坤
编辑/潘少颖 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东方IC、洛梅笙、十音Shiyin、碰碰彭碰彭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