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基金聂毅翔:上市公司愈加重视ESG 最大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用户

9月23日,由本站财经主办的“2023本站财经ESG趋势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凝聚ESG共识、聚焦关键行动”,由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提供支持。来自ESG国际组织、评级机构、学界、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基于ESG议题发表重要演讲与深入交流。

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席投资主管聂毅翔在论坛上表示,越来越多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ESG,富达基金收到的报告涵盖了基本上所有行业,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有自己ESG的战略。据富达基金调查,2/3以上的公司已出版了独立的ESG报告。很多人一直以为ESG的推进是一个政策驱动的事情,但实际上报告反馈显示,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的用户,第二大推动来自于投资者。

聂毅翔同时表示,据其观察,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特别注重中国的实践,比如更多倾向于使用中国的ESG指南和框架。中国的上市公司相比海外上市公司,在ESG三个要点上的侧重度也有一些不一样。国内公司可能E(环境)方面需要做更多努力,而不是仅仅在G(治理)上做的一些努力。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听完两家实体企业的分享,我也想请聂总站在一个全球化的投资机构代表的角度出发。从您的角度看看中国企业在ESG实践过程中的领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作为投资人,您觉得有哪些您看到的亮点可以跟更多的受众来进行分享。

聂毅翔:谢谢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我们是要全球跟本地相结合,有全球视野,更要有本地的研究和深入的对公司、对基本面的了解。

作为投资人,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ESG方面的观察,关于中国企业ESG的实践,很多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或者政策分析的角度,比较少的是从上市公司或者公司做了什么样的努力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很多很好的趋势很和有意思的点,我可以分享几个。

一个是非常高兴的看到的的确确很多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ESG,我们收到的报告涵盖了基本上所有行业,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有自己ESG的战略。我们的调查里,2/3以上的公司出版了自己独立的ESG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也做过统计,去年1700多家上市公司做过独立的ESG报告,同时还有29%的公司在未来3年会出这个报告。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对于ESG的关注度是越来越大的,而且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进步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很多人一直以为ESG的推进是一个政策驱动的事情。但实际上从报告的反馈里我们看到最大的驱动力,占到一半以上的反馈来自于企业的用户。我想庄总(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ESG负责人庄圣知)、马总(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马君健)在这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感受。

第二大推动来自于投资者。当然,中小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影响还比较小,但我们也希望未来看到更多投资人、更多责任资金关注于ESG的投资,与上市公司一起推动ESG的进步。我们应该是站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帮助上市公司的进步。很多上市公司是做了工作,但没有说,或者是做了工作但不会说,体现在MSCI的评级里就被低估了,应该做更多的沟通,或者如何用大家更了解公司的办法来一起做。这里面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

另外一点观察,比如上市公司特别注重中国的实践,比如大家更多倾向于使用中国的ESG指南和框架,中国的上市公司相比海外上市公司,在ESG三个要点上的侧重度也有一些不一样。国内公司可能E方面需要做更多努力,而不是仅仅在G上做的一些努力。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您也提到我们未来可以做到。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机构投资者或者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人是越来越多关注无论是上游资金还是下游零售客户。投资是向善,对责任投资还是越来越关注。同时,它背后代表的是我们未来希望能推出更多的无论是权益、固收、绿债、可持续债、多资产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刚才施教授讲得很好,我们投资的企业不仅仅是关注绿色经济的成长,还有很多传统企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如果不转型,未来可能遇到成为搁浅资产的风险。

比如庄总刚才提到的,有些企业是赋能的,它为绿色经济赋能,这也非常重要。“双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各个行业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两个月前习主席在会上提到,从能耗向碳排放上逐渐过渡。这就是一个大方向,未来从投资端也能够符合这个趋势,推动这个产品,同时也为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另外再多讲一句,一个是向减碳的转型,另外我们也希望结合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等。还有一个主题叫做公正转型,并不是因为过于强调片面的减碳为单一目标而导致员工的实业一些负面效应的诞生,而是企业应该更多合作,在减碳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无论是能耗的成本还是企业运行的成本,同时帮助企业的员工能更好的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这样才是一个最好的可持续的前进的方式。谢谢!

主持人:聂总,如果您面对的数据量、信息都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您如何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决策呢?

聂毅翔:首先我们是一个以主动为主的基于基本面研究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也很自豪我们在这方面长期的传统和能力。

在投资中,的确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所以我们对ESG的评级更多的是基于基本面的,而且更加前瞻。我们归纳起来主要两方面:一是定性的。MSCI的王总也提到了,很多公司面对的ESG,从披露的方向上讲,能不能清楚的知道主要的议题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有些公司并不太清楚这个议题是什么。我们跟上市公司一直讲要持续跟进,上市公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愿意去改进,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其实这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对这一点非常关注,希望更多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更加清晰明了。

第二点,定性方面,怎么做,能不能做到,执行层面很多时候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我们跟很多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场合下也做了很多交流,甚至很多上市公司自己的交流,还作为经验在介绍。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是大声喊,慢慢做。作为一种经验。其实很多时候认为这是一个成本,把投资者怎么来看我放在对立面,而不是放在一起。其实我们是跟上市公司在一起的,我们是长期投资。因为有财务数据还有非财务数据,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才能够一起持续的长期成长,才能真正做长期投资。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更多上市公司定性角度能够制定比较合理的战略,去认真的执行。我曾经问过我们研究员,上市公司有“双碳”的执行目标,你怎么看,你觉得能实现吗?有很多很优秀的公司,但研究员们对很多公司披露的ESG战略、双减排战略其实是觉得不太靠谱的。

第一,技术上还是有差距的;第二,没有那个雄心和壮志。就大声喊,慢慢做,能应付过去就应付过去,没有发自心底的认同。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3060”目标,没有坚定的执行,而且看不到有资源的投入,无论是钱、技术各个方面,整个体系架构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仅仅投资,还要参与投后管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在具体数据上也有非常多的挑战,借这个机会,也是一种呼吁。希望更多上市公司能够更好的披露自己的ESG数据,特别是定量的数据。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做法、现状和未来的改进。为什么说是定量的数据?很多公司其实做了,但没有说,或者做了不会说,或者觉得我做了我不说也没什么事。但实际上投资者包括我们,不披露碳数据我们也会测算,也有很多案例。国际上很多测算方法会高估了你的碳排放数据,使你做的努力被人低估了。我们帮助很多公司做了跟MSCI评级的沟通,如何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的披露,更好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披露,或者说更好的反映公司努力的披露。在这方面,希望能够定量的披露,准确的披露。

第二点,希望有统一的口径。从上市公司层面,因为口径不一样,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对上市公司历史来做一个比较,也没有办法上市公司之间横向做行业内的比较,这都造成很大的问题。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发的基金产品、资产管理产品也遇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希望借这个机会也是一个呼吁,从监管的角度更多的给可持续投资或ESG投资更清晰的统一的框架,来帮助大家降低“漂绿”的风险。

第三点,供应链第三方也很难得到这个数据,这是一个持续的努力。

最后一点,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是不准确的,这缺乏了第三方数据的验证,如果你的数据质量不好,数据不准确,使用起来对公司的评估也会产生很大的困扰。这都是我们遇到的难题,也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个呼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