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企业应重视ESG 加快净零转型

金管会为提醒企业重视ESG相关利害关系议题,并提供投资人决策有用的ESG资讯,自今年起,规定资本额20亿以上的上市柜公司均须编制并申报永续报告书,参考包括TCFD在内的国际相关准则,强化企业永续及气候韧性资讯揭露。图/摘自Pixabay

当今全球倾力聚焦对抗气候变迁议题,以及其所掀起的国际ESG浪潮,企业经营环境正身处前所未见、转变最大的时代。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公布的巴黎协定,期望阻止全球暖化趋势,各国政府及企业纷纷呼应达成2050净零排放目标;同年,联合国宣布17项2030永续发展目标(SDGs),指引全球共同迈向永续。如今的2023年,已达2016~2030年SDGs期间的半途,各国政府正积极检视目标达成情形。

一、国际间已有气候变迁风险共识,积极推动相关揭露规范

2015年由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所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工作小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在2017年6月完成建议书并公布具一致性的自愿性气候相关财务资讯揭露建议,协助投资者与决策者了解组织重大风险,可更准确评估气候相关之风险与机会,并提供金融机构评估申请融资或保险企业,以及企业自评气候风险评估之用途。TCFD小组将企业所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分为「转型风险」和「实体风险」。前者讨论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C甚至是1.5°C内,企业面临低碳转型时所产生之风险;后者则讨论若不幸全球升温超过2°C,企业将面临气候变迁之极端气候与灾害影响,并且需将此部分纳入组织既有的风险管理,借此帮助投资者、财务机构、企业或政府等利害关系人更有效地评估,判断在全球暖化对经济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企业是否已做好准备。

为因应2050净零碳排趋势,我国政府除在今(2023)年2月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全面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影响,金管会亦已于2020年公告「公司治理3.0永续发展蓝图」,以加速提升企业永续发展进展。金管会为提醒企业重视ESG相关利害关系议题,并提供投资人决策有用的ESG资讯,自今年起,规定资本额20亿以上的上市柜公司均须编制并申报永续报告书,参考包括TCFD在内的国际相关准则,强化企业永续及气候韧性资讯揭露。

二、全球气候变迁严重恶化,企业须积极因应实体风险

个人过去16年来,透过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结合众人之力推展气候变迁概念、永续能源,配合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以及推广生物多样性等议题,深感全球及台湾面临最严峻的风险为「气候危机与转型风险」。目前已有超过140个国家宣示或将净零政策列入立法,预计于2050年前达到净零。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危机与永续浪潮,台湾自然无法置身事外,如政府与企业无法跟上此转变,将成为社会转动的阻力。

三、各国纷推碳边境调整机制,企业面临碳关税等转型挑战

欧洲议会今年4月18日立法通过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并将于同年10月开始试行,至2025年底为过渡期,预计2026年正式实施。受管制的高碳产业制品,必须取得CBAM凭证后,产品才能进入欧盟。CBAM第一阶段纳管水泥、钢铁、铝、肥料及电力等五大高碳排产业。虽然此五大产业并非我国主要出口项目,但CBAM真正的影响系在引发各国研订碳关税法令的风潮,目前美英日等国亦已开始研拟类似CBAM机制。我国企业以出口导向为主,这波风起云涌的碳关税趋势,对台湾出口厂商将会有深远的影响,并将牵动未来数十年国际贸易趋势与变局。政府近二年为协助产业因应国际净零排放及绿色供应链减碳潮流衍生的碳盘查庞大需求,已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辅导与补助措施,协助国内产业建立碳管理能力。

四、提供企业提升气候韧性之建言及结语

近二年国内相关政府单位针对净零与永续议题相关政策之推动相当积极,如「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净零排放路径112~115纲要计划」、「气候变迁因应法」、「公司治理3.0永续发展蓝图」、「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及「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行动方案」,以及「绿色金融行动方案3.0」等,柜买中心亦于今年9月25日推出「柜买气候韧性指数系列」,积极因应国际发展趋势,不断地调校修正政府相关政策与策略,因应速度之快、推动力度之高、影响之深远,诚为前所未见,确实值得肯定。

综合上述观察及个人长期推动相关倡议经验,有关提升企业气候韧性之作法,建议企业在面对国内外来自碳定价(如碳费、碳关税)相关之净零排放要求与压力,应先确认自身于产业价值链中之角色与定位,完整地认知国内外净零排放相关政策及法规,以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及能源管理为基底,有效管控产品价值链所产生的碳足迹,以鉴别企业排放热点,规划能源管理及减碳作法。此外,企业高层应重视ESG(环境保护、社会共融及公司治理)相关议题,并须能完整展现资讯揭露作为(如遵循TCFD等),成为吸引市场选择之投资标的,并加快组织经营之净零转型,在永续浪潮中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