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十镇百村典型引领、百镇千村共富共美”行动为抓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机制建设为引领

城乡融合发展整体布局再优化

突出党建引领。漳州认真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五个提升”工程,把乡村振兴列入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提升年、攻坚年、增效年活动及全市“一季一主题”现场推进活动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漳州市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和《漳州市村干部适岗能力考核评估办法》,召开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总结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比六创”专项行动。

突出规划引领。漳州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谋划制定《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施纲要》,推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元素合理布局、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并批复1251个,用规划指导城乡建设。

突出典型引领。漳州坚持择优培育、分类引导、差异化打造,继续深化开展“十镇百村典型引领、百镇千村共富共美”行动,选取农业基础好、现代化程度高的13个乡镇和227个村,给予大力扶持、重点培育。年底通过搭擂台、晒成绩、月考评的方式,组织各镇村同台亮相、述职评议,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融合发展为引擎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更完善

做好“特产”文章。漳州把特色现代农业列入全市“9+5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中的千亿产业集群来打造,突出发展9大优势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今年以来组织评选2024年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共56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3个,11个区域公用品牌和48个企业产品获得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农优品”品牌标识授权。

做好“漳台融合”文章。作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漳州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持续深化漳台农业融合发展,以东南花都花博园为核心区规划建设总面积86平方公里的东南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闽台农业融合平台建设水平。今年1-8月,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35个、合同台资2487.1万美元,数量和规模均占福建省45%以上、均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做好“种养加一体化”文章。漳州在10个县(区)、开发区分别规划建设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耕地高效集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难题破解的“多赢”局面。9月,以“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主题召开市委2024年第三季度“一季一主题”现场推进活动,并由市领导带队赴“长三角”地区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推介。

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漳州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推动国际粮油食品贸易加工园区、中储粮“储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农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成果。积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3家,其中国家级13家,数量分别位居福建省第一、第二。

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漳州充分利用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围绕“世遗土楼、诗画海岸、多彩田园、闽南文化”等四大特色主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培育6个国家级、4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61.08亿元、同比增长11.4%。

以基础设施为重点

城乡人居环境差距明显逐步缩小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漳州大力实施水电路信网等领域补短板工程,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漳州核电、云霄抽水蓄能、漳浦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和乡村公共充电网络。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570公里,实现从“村村通”到“路路美”的转变,今年1-8月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10000个,全市乡镇中心区域和重点行政村实现5G信号全覆盖,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着力打通快递进城下乡“最后一公里”,推动县、乡、村物流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7%、95%。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漳州推行农村住房建设长效管理“两统筹、两统管”机制(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强化建筑风貌管控,有效破解“有新房没新村”现象。开展“五个美丽”建设,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利用,扎实推动城乡提颜值、塑风貌、增气质。今年来,共建设“五个美丽”项目7660个、整治裸房5182栋,农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

抓好环境整治提升。漳州继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从初级版到中级版再到高级版的“三步走”战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全域推进、整体提升”。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南靖县、华安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山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福建省首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

以“民生六位”为抓手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均衡

扩“岗位”。漳州强化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帮扶和服务,开展“乐业漳州”“就业夜市”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帮扶6659名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39万人。

增“托位”。漳州着眼幼有所育、幼有善育,深入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各县(区)普惠托育机构全覆盖,全市千人口托位达到4.18个,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优“学位”。漳州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2023年以来共新增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31万个,2024年加快推进66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000个,推动市县教育同频共振。

拓“床位”。漳州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健康管理服务网络,配备镇村两级网格员3236名,构建“大病不出市、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的就医新格局。

配“餐位”。漳州依托祠堂、生产队旧仓库等场所,今年以来建设“长者食堂”15家,推行联动式、自治式、家政式养老服务。

建“园位”。漳州积极探索生态、节地的现代化殡葬新模式,依山就势建设村级生命公园,实现满足群众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截至今年8月底,已建成村级生命公园241个、在建244个,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110个,全部建成后可提供超60万个园位。

以要素保障为导向

社会资源向乡村流通渠道更通畅

加码资金投入“输血”。漳州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漳州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撬动财政资金、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领域。

盘活资产资源“造血”。漳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首创“四立一督”工作机制,今年6月,福建省推广漳州“四立一督”经验暨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点题整治”现场推进会在诏安县召开。稳妥有序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动林业地票、林票、碳票“三票”融合,发放全国首张林业地票,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截至目前,全市村集体年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448个、占总数的28.79%,100万元以上的村达175个、占比11.25%。

强化人才支撑“壮骨”。漳州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鼓励干部驻乡、大学生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安排28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今年来全市共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37场次,培训农民13895人次,挖掘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促进城乡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苏海森 张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