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科创乘风起 广东金融谱新篇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也赖之以好。当前,在科技创新发展、向实际场景落地转化的过程中,金融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赋能支持力量。

为总结及探索广东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典型模式与创新赋能趋势,202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南都湾财社启动“金融协力·粤创未来”金融赋能广东科技创新深调研系列活动,深挖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阵地中涌现的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故事,提炼“广东模式”,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共同推动助力下,积极推动广东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标准出炉,共同谱写广东科技金融率先发展新篇章。

广东金融五大创新面:信贷资源护航科创全周期成长

近日,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金融数据出炉。9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8.3万亿元、同比增长5.2%。从细分领域贷款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广东信贷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信贷资源重点流向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

9月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22.8%。可以看出,科技金融信贷投入增速一马当先,明显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热土上,金融与科技产业正发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各类金融机构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禀赋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新模式探索,带来旺盛的发展活力。

这背后,离不开逐渐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不断强化的政策引导。据了解,为扎实推进科技金融落地见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加快推进科技、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策保障、资金直达、拓宽渠道、服务驱动、专营机构等五方面发力,引导金融资源加速向科技领域聚集。

在政策保障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结合广东实际印发《广东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股权、债权、信贷以及多种融资方式综合运用等四方面制定20条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广东样板”。同时,联合相关部门起草《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支持,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资金直达方面,创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专门用于支持辖内科技创新企业,截至2024年9月末,已累计投放60亿元“粤科融”支小再贷款,其中超过七成的贷款为信用或保证类贷款,惠及16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快落地,目前累计对备选清单内科技型企业授信10.9亿元、已放款7.3亿元。

在拓宽渠道方面,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根据混合型科创票据利息与科创项目收益挂钩的特点,积极拓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2023年以来,推动企业发行科创票据730.6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6位。

在服务驱动方面,探索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通过“工具—画像—产品—补偿”链式组合多种金融工具,补足科技企业融资“缺口”。联合各地市分行梳理发布超1000款科技创新领域信贷产品汇编,有效扩大科技信贷政策的知晓度和惠及面。

在专营机构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搭建科技金融部等特色专营机构,打造科创企业专业服务团队,完善科创金融信贷审批授权专属流程、信用评价模型和“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广东辖内银行机构共设立科技支行188个。

一系列举措推动今年以来广东科技金融信贷增速走在各项贷款前列,而进入四季度,广东科技金融再迎重要发展机遇。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指导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作为科技要素密集的重点地区,大湾区有其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研发投入强度高,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产业体系完善,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大湾区如何实现率先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承担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使命责任,将成为下一阶段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焦点、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平:建立科技金融全周期介入补缺机制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发文指导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重点地区率先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大湾区科技金融再迎重大发展机遇,也承担着加强探索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使命责任。

在一系列顶层设计布局下,落地到重点工作中,如何扎实推进科技金融,切实解决各环节难点堵点、“缺口”问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平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探索建立科技信贷效果评估机制

全周期介入补足“缺口”

南都·湾财社:作为科技金融发展的重点地区,要率先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对此广东金融有哪些探索?

林平: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评估机制,联合省科技厅修订了《广东省金融机构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办法(试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方法,引入省科技厅等部门外部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金融机构申请广东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的依据之一,激励银行机构将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业。

同时,探索将全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保险机构等纳入评估体系,逐步扩展形成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评价办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已完成2023年度辖内银行机构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并进行通报,取得了良好的导向效果。

南都·湾财社: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支持,但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金融机制短板,广东金融如何破题?

林平: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建立推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实现前端工具引导、中端模型适配、后端风补兜底的特色模式。

针对前端引导缺口,积极创新“粤科融”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从前端激励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中端适配缺口,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地方税务、市场监管、产业发展等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打造科技型企业评估系统,用直观的可视化效果为企业建立企业画像,并指导银行机构探索设立“评级贷”“信用分挂钩贷”“科创分挂钩贷”等信用贷款融资产品,缓解中端融资适配瓶颈。

针对后端兜底缺口,优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先代偿后补偿、灵活调整财政补偿比例等方式与银行共担科技信贷风险。建立符合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使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构建“政府+银行+担保”风险共担机制,有效降低科技信贷风险。

在弥补前中后端三个缺口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还探索建立了激励相容的联动机制,如公开招募多个“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团队来加强股贷担保租联动,来弥补多种金融工具运用的“协同不足缺口”。

强化科技与数据赋能

推进多维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南都·湾财社:作为制造业大省,也是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前沿阵地,广东省科技型企业有怎样的特点,当前科技金融支持还有哪些不足?

林平:广东省内科技型企业以高科技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为主,大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和轻资产的“四高一轻”特征,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科创企业,难以达到银行授信条件,融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与数据赋能,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粤信融金融五篇大文章政银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名单推送、企业走访、产品展示、需求推送、案例收集等功能,指导各地市分行运用平台建立五篇大文章企业名录库、信贷产品名录库,推动实现融资对接“大走访”,赋能银企对接。截至2024年9月末,金融机构通过“粤信融”平台累计撮合融资72.05万笔、金额2.55万亿元。

南都·湾财社:系列调研发现,企业数据成为金融机构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进行企业科创属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如何加强对此的公共支持?

林平: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地市分行加强与数据管理、税务、知识产权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开展业务合作、信息共享,推进区域多维度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在省内地市试点构建政务大数据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平台,提升科技公共信息共享和使用水平,聚合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研发投入、招投标、交易结算、创新积分等深层次信息,支持提升营销对接和审贷效率。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企业“画像”,强化非银数据增信,提升“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获贷能力。

同时,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推动科技型企业积极开展“数据资产入表”,通过开发数据产品、完成合规登记和上市交易,运用数据资源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开展“数据要素×金融服务”,落地广东首笔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推动数据资产的“治理、合规、确权、定价、入表、金融化”全流程形成完整闭环,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显性化,带动科技型企业从机制体制、业务布局到产品开发都加大对数据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协同度。

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推动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南都·湾财社: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如何加强金融服务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的结合度?

林平:为构建同重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产业集群,持续优化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重点领域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牵头9个省级部门举办广东省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宣讲暨政银企融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超百亿元。

同时,强化信贷支持设备更新“八大领域”,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建立项目“融资需求+融资对接+融资跟踪清单”的三张清单,全力满足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资金需求。发布全国首份陶瓷行业转型金融省级团体标准《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落实“碳工具”与“争优考评”双抓手,推广“碳账户”与“碳交易”双创新,加快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南都·湾财社:面向大湾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前沿科创领域,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林平: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发展需要,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同时,探索与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开展金融合作,开发专属产品,扩大科技领域并购贷款投放,做好细分金融服务,支持“广东强芯”、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等重点领域提升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以高水平的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戴越

执行统筹:徐劲聪 柴华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黄顺威 彭乐怡 马青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