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台铭被起诉!索赔10亿!30年老员工心寒?

因一笔未实践的奖励合约,曾被视为是鸿海创办人郭台铭的重要得力助手、已退休的鸿海副总裁、前夏普(Sharp)会长戴正吴,一状将前老板郭台铭及鸿海告上法院,状告的原因系因戴正吴称他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夏普的CEO期间,没有得到适当的报酬,希望鸿海和郭台铭依约支付超过10亿元新台币的奖励和奖金。

鸿海科技集团20日表示,关于本案,本公司基于合法合规精神,一切依法办理。

据台媒报道,上周新北地方法院,传出一则劳工求偿民事诉讼,事涉三方大有来头。被告的两方,分别是全球电子代工龙头鸿海,以及创办人郭台铭,提告的一方则是已退休的前鸿海集团副总裁、前日本夏普会长(董事长)戴正吴,要求鸿海给付超10亿元新台币(约合30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

由于属于戴正吴提告,属于劳资纠纷,法官按照正常程序,都会先让此案进入强制调解期,法院会给劳资双方4个月的调解期,「如果在期限内调解成功,就能结案,调解失败才会进入诉讼程序。」法界人士分析。

据报导,郭台铭于2016年斥资3,888亿日元(折合新台币约819亿元)入主日本夏普,郭台铭为振兴这家百年品牌,当时钦点集团副总裁戴正吴担任夏普社长,同时为激励戴正吴尽速重振夏普,双方签下超过10亿元的激励奖金合约,只要戴正吴能在合约内,完成让夏普重返东证一部等条件,鸿海就会依约支付一定数额的鸿海股票给戴正吴当奖励金。

戴正吴不负众望,历经1年3个月的努力,顺利让亏损的夏普从负转正获利,还重返东证一部,直到2023年,戴正吴功成身退,返台后退休并渐渐淡出业界。不过,去年12月底,戴正吴突然出手委托律师向新北地院递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鸿海与郭台铭履行当年双方签订奖励合约。

令人玩味的是,戴正吴提起民事诉讼的对象,竟是鸿海与郭台铭,而非现任董座刘扬伟?

对此,法界人士分析,虽然合约是鸿海要给付奖励金给戴正吴,但与戴正吴签约的对象,是时任鸿海董座的郭台铭,与现任董座刘扬伟并无任何关联,在追讨诉讼过程中,必须要得到郭台铭的认可,才有理由强制鸿海给付。「不过站在郭董(郭台铭)的立场,都退休交棒几年了,这种事本来就该当家者处理,怎么会跟他有关。」知情人士说

但这对刘扬伟来说无异是烫手山芋,「这份合约并非刘扬伟跟戴正吴签订,况且鸿海是上市公司,这种高额的奖励金给付,需要经过董事会同意认可,加上戴正吴退休时,夏普正陷入大亏,还拖累到鸿海母公司,想让董事会通过并不容易。」一位业内人士以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说。

戴正吴在富士康工作了近40年,于2022年退休。几十年来,戴正吴一直是郭台铭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物之一,领导着为任天堂和索尼等日本客户提供服务的关键业务。信奉「少说多做」哲学的戴正吴,律己甚严,相当重视纪律与执行力,在鸿海内部还有「成本先生」的尊称,因为他善于拆解成本结构,从微利中再挤出获利。

戴正吴在1986年加入鸿海,随着郭台铭开疆辟土,在主导鸿海旗下消费电子事业群时期,戴正吴拿下索尼游戏机订单,建立战功。2004年,戴正吴获郭台铭提拔,担任鸿海集团副总裁。

鸿海集团2016年3月透过转投资入主日本夏普(Sharp),5月夏普董事会通过戴正吴担任夏普社长,成为夏普百年来首位中国台湾人社长。2020年5月,戴正吴交棒夏普社长、转任夏普会长及执行长。2022年2月,戴正吴交棒夏普执行长一职,由常务执行董事吴柏勋升任执行长。

在戴正吴担任夏普CEO兼董事长期间,夏普于2017年12月重返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该公司在截至2018年3月的财年中,四年来首次实现净利润。

夏普2022财年净亏损2600亿日元(16.6亿美元),在经历两年亏损后,夏普社长兼CEO吴柏勋辞任,2024年6月刘扬伟接任夏普董事长,并主导夏普转型。夏普去年12月表示,将以1000亿日元的价格将堺LCD工厂的部分土地和设施出售给软银,双方合作建立AI数据中心。刘扬伟表示,夏普将逐步出售其所有制造设施,并转变为一家轻资产、以品牌为中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