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被查,号称“给大陆赏饭吃”的郭台铭,要没饭吃了?

富士康被查,很多人担心如果它真的跑了,那上百万人的就业怎么办?真是搞笑了,泱泱大国,岂能被一家企业所“绑架”。

从官方的报道来看,税务部门近期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一个是税务问题,一个是土地问题,涉及的无非就是偷漏税,违规用地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没有偷漏税,这个要等官方的调查结果才知道。

但违规用地似乎有迹可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郭台铭在大陆赚的并不只是制造业下游的辛苦钱,还有房地产的快钱。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成立了香港轩盛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长春、贵州等城市拿地开发商业住宅。如果是通过商业性质拿地开发房地产,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以工业名义拿地,用来开发商业住宅,这个就属于违规行为。

要知道以工业名义拿地,成本非常低。据了解,富士康武汉工厂占地超过了5000亩,面积比深圳龙华厂区还大,但武汉工厂却只有3万人,深圳龙华工厂有20多万人。

这么多土地真的只是工业用途吗?从相关信息得知,轩盛投资设立了武汉鑫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名为“轩盛·湾郡”的项目。这个项目用地会不会就是武汉工厂的土地,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郑州也是一样的,三个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是深圳龙华园区的4倍,但两地的员工数量却差不多。

其实,官方主动出手,一般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所以预计调查的结果也很明朗。但在这个时候调查,或许是为了敲山震虎。郭台铭为了竞选台湾省委书记,丑态百出。参选本身没问题,但触碰了底线,那是绝对不行的。

富士康依靠着大陆市场和政策,做大做强,郭台铭却把功劳归于他自己,曾放出狂言“我来大陆建厂,是给你们赏饭吃的”。

过去,你在大陆好好经营,说几句狂言,我也让着你。但现在你不但要转移产能,还要干“吃饭砸锅”的事情,那就得让你明白到底谁给谁赏饭吃。

1988年,郭台铭来到深圳建了一个百来号人的工厂,此后几十年,依靠着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红利,以及各地的政策优惠,富士康快速做大规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

我们是出人,出地,给税收优惠,富士康不过出了点建厂投资。据媒体报道,郑州、天津、南宁、上海、武汉等多地大约17家富士康的公司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按15%计算,正常的企业是25%。

2022年,鸿海集团营收达到1.5万亿元,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0位,但在大陆的纳税也不过几十亿。再看看华为,2021年营收6368亿元,纳税却高达672亿元。

很多人担心富士康出走,会影响不少地方的经济,毕竟它是出口大户。但我们不能光算出口额,还得算利润。富士康干的是组装代工的活,利润低,出口额虽大,但不赚钱。

到底谁离不开谁,答案已经很清晰了。富士康很早就在印度设厂,这几年似乎想加快步伐,将产能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地,但进展并不顺利。

印度被称为“外资坟场”,即便是富士康,开展也不顺利,之前宣布的50亿美元投资计划黄了,最近和印度韦丹塔集团的合作也终止了。

与之相反,富士康仍然在加码大陆市场,2020年4月,富士康晶圆级封测工厂落户青岛。2021年2月,富士康和河南周口签约,准备投资30亿元建厂。2022年7月,富士康威海科技工业园正式投产,深圳富士康智能制造加速营合作基地揭牌。2023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落户郑州。

中国制造业健全的产业链和中国的人工效率,不是印度和越南所能相比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岂会离不开一家企业,真是天大的笑话。

富士康处于制造业的最下游,一点都不重要。如果没有苹果、华为、联想等企业的订单,富士康连一根毛都不值。当然,富士康最大的客户就是苹果。

一部苹果手机有很多零部件,有上百家供应商,富士康只不过负责最后的组装环节,而苹果带来的却是整个手机制造产业链。据了解,中国的苹果供应链总产值也超过了万亿规模!

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作为一家营收过万亿的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却很少见他们的负责人。但今年苹果CEO库克两次来中国,都得到了高层的接待。

毫无疑问,我们想稳住的是苹果,即便是无法阻挡其转移产业链,能减缓转移速度也是可以的。

要取代富士康很容易,立讯精密,比亚迪等一批优秀的代工企业,早就在分食富士康的订单。但想要取代“苹果链”,那就必须打造“华为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坚定支持华为的原因。

真正决定饭碗的是上游品牌方,而不是下游代工厂。所以,我们需要华为,以及更多的“华为”。

因此,别担心,富士康跑不了,几十万人丢饭碗也是不可能的。国家底线不容触碰,该出手就得出手。今天一大早,鸿海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直接跌停,这就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