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吃饭配菜?医:「吃菜配饭」才健康...顺序超重要

医师指出,「吃菜配饭」才是正确吃东西顺序。(图/达志示意图

文/《肠漏发炎关键》/时报出版

吃饭配菜吴佳鸿医师:应改成「吃菜配饭」,掌握吃的顺序…

蔬菜水果的重要性,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每每我想告诉慢性病或想减肥的患者,如何调整饮食习惯时,患者常常会在我开口前抢先说:「我知道、我知道,要多吃蔬菜。」「对啊,很棒啊,你都知道,那你一天吃多少呢?」接下来往往一阵静默。「知道」跟「做到」的差距很大,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

植物性食物(蔬菜、豆类、坚果、水果等)涵括了许多维持健康所必需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重要的微量元素等,我们吃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蔬菜水果里,除了含有纤维,还具有抗氧化、抗发炎、抗老化、抗癌的多酚与植化素(phytochemicals),而住在我们肠道中的肠道菌也需要这些膳食纤维和多糖类,作为食物来源。

植物性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对健康极为重要,会启动我们身体内各种生理反应,协助正常生理作用的进行,而膳食纤维除了帮助肠胃蠕动、有助排便,还能协助清除体内毒素、增加饱足感。另外,愈来愈多研究发现,不同的饮食形态会改变肠道的菌丛生态,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免疫、发炎、内分泌、代谢等功能,对于肥胖、代谢症候群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三高慢性病、发炎退化性疾病(如关节炎脑部认知功能)、自体免疫疾病等,也都有深远的影响,多摄取这些各式营养及膳食纤维,才有利于体内肠道菌丛生态的平衡发展。

该怎么吃?原则愈简单愈好,太复杂的常常记不住也持续不久。我会建议患者,把一天所吃的食物想像是盛放在一个大餐盘里,其中至少一半是各式蔬菜,搭配两到三份低GI水果,再来四分之一是蛋白质(豆、鱼、肉、蛋、奶类),剩下四分之一则是全谷根茎杂粮类(糙米、藜麦、地瓜等),同时搭配食用健康的油脂,接着再将餐盘里的食物分配到三餐去。

当然啦,要避开添加太多糖、太精致的食品与速食,这么一来,刻意地增加蔬菜量,刻意地减少精致与糖,多样化地吃,各种营养素便能均衡多元地摄取。此外,即便是同样的食物,一样的热量、一样的组成,但吃的顺序不同,对健康也会产生不同效果。

发表在糖尿病权威期刊《糖尿病照护》(Diabetes Care)的研究报告指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碳水化合物(面包果汁),比起先吃碳水化合物,饭后的血糖胰岛素浓度都明显较低,这种吃法有助于改善胰岛素阻抗性和血糖控制,对减肥也有帮助。简单说,就是把传统我们知道的「吃饭配菜」改成「吃菜配饭」,让蔬菜成为我们的主食就对了。

一些饮食的小撇步,如:在餐中增加纤维量、加醋、吃优质蛋白质、摄取好油脂、加入坚果等,也都有助于降低食物的GI值,改善饭后血糖及胰岛素浓度。总之,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餐盘,把握上述原则,让蔬菜类食物占一半以上,多样化地摄取,刻意地、主动地、积极地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量,让它成为自己真正的「主食」,而不是米饭面食、面包,这样一来,相信健康状况就会开始有所改变。

▲《肠漏,发炎的关键》。(图/时报出版)

本文摘自《肠漏,发炎的关键》。作者介绍:吴佳鸿医师

鸿馨诊所院长。台大医学医学士台大医院家庭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台湾肥胖医学会肥胖专科医师、中华民国肥胖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台湾医用营养医学会会员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IFM)医师会员、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核心课程训练、美国抗衰老医学会(A4M)专科医师考试通过。

吴医师认为身体的组织、系统器官的生理运作,都是彼此紧密相关、互相影响,而非独立运行。面对慢性病的趋势,我们可以试着跳脱以「疾病为中心」、器官各自独立、单纯治疗症状的框架,融入以「创造健康」、「人为中心」的全人整体照护思维,透过生活形态中饮食营养、运动活动、睡眠休息、压力管理、周边关系、心理情绪心灵等各面向的调整,让身体各系统间的生理功能和谐运作,进而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Optimal Health)。他主张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进而影响周边的人,让大家一起变得更好、更健康。

部落格:Dr.Henry Wu's Health Notes脸书专页:Dr.Henry Wu's 健康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