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煎茶、玉露有何不同?这款日本茶号称能助降血糖

抹茶、煎茶、玉露有何不同?这款日本茶号称能助降血糖。(示意图/Shutterstock)

许多人习惯在饭后泡一壶茶,除了感觉去油解腻之外,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也备受瞩目。尤其茶业浸泡热水后就会释放出单宁酸,不但有助预防中风后的脑损伤及其他的脑部受伤,近日研究更主张,单宁酸对抑制新冠病毒也有助益。近年来不少人接触日本茶叶,像是抹茶、煎茶也日渐普遍。作家徐静波在《被偏误的日本史》书中,将日本茶叶的品项与异同做了精辟解析,更提到其中一种茶款被研究发现有助血糖稳定。以下为重点书摘

关于「日本茶」的分类, 应该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从制茶技术和饮用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抹茶」和「煎茶」两大类。

抹茶,简单而言,是将采摘的茶叶经蒸热干燥之后,在茶臼中磨成粉末状,饮用时在茶碗中注入沸水,用茶筅快速有力地搅动,在茶的表层形成细密均匀的泡沫,谓之「点茶」。

抹茶又分为浓茶和薄茶两种,前者用满满三茶勺量茶末放入茶碗内,注入少量的沸水,点茶之后颜色呈深绿色茶汁浓稠;后者用一勺半的量并注入较多的沸水,点茶之后茶汤鲜绿色

目前日本,抹茶主要用于茶道,一般民众很少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抹茶,倒是抹茶食品颇受人们的欢迎。

煎茶大抵可以理解成叶茶,虽谓煎茶,实际上已不在釜或壶中慢慢煎煮,具体方式一如我们的沏茶,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煎茶是将茶叶放入茶壶(日语谓之「急须」)中,泡开后再分别注入各人的茶杯中,茶杯大抵比较小巧,无杯盖,一般是瓷器而不用玻璃杯(日语谓之「汤吞」)。

从茶的栽培方式、采摘期成茶的高低级层次而言, 日本茶又可分为「玉露」、「煎茶」和「番茶」三类。

「玉露」实际上是一种在特定区域、经过有些不同寻常的栽培、采摘方式获取的较高级日本茶。其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江户晚期的天宝六年(一八三五年)京都宇治乡的山本山家族第六代传人山本山嘉兵卫,他将自家茶园内采摘的嫩茶叶烘焙成如露一般的圆形,日后将自家茶园出产的茶命名为「玉露」。

玉露不仅成茶后的形状与一般茶叶不同(事实上, 明治初年已由辻利右卫门改良成长条形),更在于它的栽培方式不同。以现在最大的「玉露」产地福冈八女地区的栽培方式而言,首先是茶树的枝枒并不进行特定的整修,让芽叶自然生长;其次是采摘之前的一定时期(一般为两周),用稻草在茶树上搭成遮阳棚架,避免日光的直射,其目的是增加茶叶中形成美味的氨基酸成分,减少茶叶中造成苦味丹宁类含量;还有在采摘时绝对采用手工方式,一心二叶。这样的茶称为「传统本玉露」。

玉露在饮用时也颇为讲究,只能用六十度左右(甚至更低)的热水沏茶,用温度高的沸水,容易将茶叶中的涩味浸发出来,损害玉露的甘甜。现在的评品会上,将玉露专门分成一类。由于其栽培的区域有限,栽培、采摘以及烘焙的方式较麻烦,因此价格较昂贵,成了日本茶中的高级品

煎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相对于抹茶的煎茶是个广义的称谓,从根本上来说,玉露和番茶都可列入煎茶的范畴,而这里要谈的煎茶则是个狭义的名称,相对于高级茶玉露和比较普通的番茶而言,以一般人较易理解的说法,是一种绿茶中的新茶,也是最广为人们所饮用的日本茶。

日本人的煎茶是将茶叶放入茶壶中,泡开后再分别注入各人的茶杯中,茶杯大抵比较小巧,无杯盖,一般是瓷器而不用玻璃杯。(示意图/Shutterstock)

现在的煎茶是将新春或春夏间采摘的一番茶、二番茶经过蒸热、粗揉、揉撚、中揉、精揉、干燥六道工序制成后上市较好的绿茶,既有绿茶的甘甜,又有一定程度的苦涩,更有茶的清香。现今「煎茶」的栽培、采摘和制作始于江户时代中期(十八世纪)。煎茶在整个日本茶的消费中所占比率是八〇%。

最后说到「番茶」。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热,茶叶的生长期也大大缩短,此时长成的茶叶,叶片大而长,叶质粗砺,在茶叶中只能列入中下品,但它也具有一种粗野质朴的风味,消暑解渴,健身润肺,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饮品

现在日本乡村还留存着「日晒番茶」和「阴干番茶」两大类。冈山县作乡一带,夏季时,往往将茶树连枝叶一起砍下来,放在大铁锅内蒸煮,然后摊放在草席上让烈日暴晒,一边浇上蒸煮后渗出的茶汁,晒干后即可冲泡饮用。而福井县山市一带,人们将秋天的茶叶连同枝杈一起用镰刀砍下来,用草绳编后挂在背阳的屋檐下,让干燥的秋风自然吹干,饮用前用铁锅炒一下即可,犹如药草茶,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健身的功效毫不逊色。

有的地方在番茶中加入糙米(日语中称为「玄米」)一起炒制, 这样的茶被称为玄米茶。北海道和日本东北等地区往往将采摘的番茶加以烘焙,称为焙茶,因此焙茶也可算是番茶的一种,不过,经烘焙的茶构成苦味的丹宁遭到破坏,因此口味上柔和很多。

番茶的茶汤一般呈浅褐色,犹如大麦茶,似乎没有玉露和绿茶那么诱人,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滋味甘甜而淡薄的玉露,而偏爱具有山野风味苦涩中带有茶香的番茶。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秋冬番茶中含有多糖类成分,可降低血糖值,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宜。(编辑梁惠明

《被偏误的日本史:从军国末路到经济飞跃》书封。(图/时报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