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代谢」问题年轻化 餐餐鸡排奶易短命?
当你看到速食店Logo,心里连结的是甚么?香脆可口的炸鸡,薯条?亲子的欢乐时光?还是高脂高热量的垃圾食物?这些精致的再加工食物,虽然提供了方便、干净、附属价值,但同时也伴随了文明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症候群等等。
【代谢症候群】其实不是一个特定的「病」,而是慢性疾病的首部曲,这时候身体的器官及血管已经或多或少开始出现功能上的变化,如胆固醇开始沉积于血管壁,血管变得狭窄而无弹性;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变得不足,此时若不加注意,在未来的几年内就会逐渐演变成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粥状硬化等疾病,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以往这些疾病都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最近的报告显示这些疾病初发年龄不断的下降,青少年与儿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由此可知,当看到白白胖胖的小朋友,不一定对等”baby fat”与”古锥”,注意一下腰围,也许是代谢症候群的前兆。预防或控制代谢症候群没有习惯特别的诀窍或捷径,所有专家的建议一致,还是老话一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1. 保持标准体重:无论成人或孩童,男性腰围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谢症候群的机率就上升14%;女性腰围每加粗1公分则增加5%罹患代谢症候群的机率,将腰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有机会留住健康。
2. 健康饮食:多吃不同种类的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类尽量选择白肉和鱼肉,少一点红肉。此外,试用香草和香辛调味料取代过多的盐。
3. 多运动:运动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减少阻抗的问题。运动亦可帮助减轻体重,瘦下来也可减少胰岛素阻抗。
速食文化的盛行,虽然方便了年轻父母,但对还在发育期的小孩及青少年来说,喝下去的成分都是超出每日所需的热量,衍出生代谢问题不在少数,且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发生的年龄层也逐渐下降,5岁起奶茶当水喝、三餐「外食族」12岁少年得糖尿病就是一个案例,现在不只30岁以上的族群要注意,餐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们可更得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