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平凡的台南

Fisherman

各位好,先前写了一篇有关台南人的感想之后,到现在也约莫一年,期间虽写了不少文章,但关于台南,我仍有许多话想说。

身为一个台南人,我感到很骄傲,也很荣幸可以在这个地方成长。如果可以,我很想再写下那些关于台南灿烂美好的生活记事。但事与愿违,我必须得说,府城正在走向一个「标准化观光胜地」。

如果要我举例,那安平便是一个例子

第一、老店的泛滥

「老店」一词,原是在当地创立许久,且熙来攘往、历久不衰的店家,可称之老店。但是看看现在的安平,三步一家、五步一店,豆花、虾卷、蜜饯冰淇淋通通都说自己是老店。没错,以老店做包装的确可以吸引到不少消费者,但同时也混淆了真正的老字号

试着问看看在地人就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老店到底从何而来?

第二、过分强调文创

走进安平的巷弄里,不知是什么时候,一间间强调「手创」、「文创基地」之类的店铺像雨后春笋蔓延在窄小的巷子里,而通常这类型店面都不会太大间,有的强打文创小物、有些顺便卖上点吃的,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到安平来是为了来看这些文创店铺的。

没错,在地文化配合创意商品所衍生出来的结晶的确是台湾年轻人目前的趋势,这些店铺无论在选点或者商品的规划上都很精准,但是太过泛滥,变成像是来安平参加某些「XX市集」一样。文创,反而将原本人文风格模糊了。

当我们过分强调文创的同时,有些文化是无法实品产生出来的。

第三、流于表面活动

这其实跟文创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人认为要带动一个地区的观光与人潮,最好的方法就是「办活动」,于是活动办着办着,有一天,当有人问起这个地方的特色时,就连游客都搞不清楚,只知道这个地方常常「办活动」。

(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应该就属码头边的变型金刚展了……)

第四、人潮、交通的麻烦

这大概是台湾所有「观光胜地」的通病了。人潮的拥挤、停车一位难寻,不管到哪,所见所闻都得与人相争,每个人一到现场就像机器人般不停的重复着拍照、打卡的动作

「逛延平老街!!」 「算了吧。」

老街早就不老街了。那条拥有天下第一街美名的延平老街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假日满满的人潮与街上摊贩们,简直就像走在你家路边菜市场街一般,到了上班上课日,则回复到那冷冷清清的样子,这么有人文历史的地方,怎么好像游乐场里的美食区。

当然不只有安平,所有在台湾谓之为「老街」的地方,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我可以渐渐感觉到这里已经不是我童年所见的那个拥有浓厚人文特色、风格极简的那个台南了,虽然一改常态的来写台南的缺点,但我身为台南人的骄傲却依旧没有消失,它仍是我心中那个灿烂的城市

但要我说,台南,正在走向平凡。

作者Fisherman / 渔人。本文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