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螃蟹一呀爪八个,两头尖尖就抓这么大个儿

文/叶文忠

我很爱吃蟹,但是螃蟹要涨价了,我却有点窃喜。

农委会渔业公告了「𫊻蟹禁捕令」,将自明年4月1日开始实施。想想,也该是时候了。当然,不该只是𫊻蟹而已,而是正在耗竭的所有海洋资源,都该有一个大刀阔斧的「禁捕令」。

▲「𫊻蟹禁捕令」祭出,势必带动市场价格的上扬。(图/东森新闻)

禁捕令一推出,日后吃海蟹,可能得涨个两成,又有人开始批政府,不顾民生,不顾渔民生计。该骂吗?该骂的是咱自己,就知道吃。会下「禁捕令」,是火烧屁股,今年台湾近海的螃蟹捕获量由一万公吨降到了九千公吨,警示灯亮起,再不出手管制就来不及了。

我们常吃的蟹类,有近海靠定置网捕捞的𫊻类,也有渔船开往远海花蟹类,大致上便是船开的越远越贵,近的算斤卖,远的以「两」议价。禁捕令规定,最常吃到的花蟹和三点仔的蟹甲横量不足八公分不可捕捉,捉到了也得放回。每年的5月1 日到9月30日,尤其禁止捕捞抱卵的开花母蟹违者罚责3万到15万不等,这道禁令,只是确保蟹子蟹孙们有机会长大。

▲未来大家爱吃的蟹类,都有尺寸上的捕捞规范(图/翻自渔业署)

看到一则报导,七股沿海地区靠定置网捕鱼五十多年的陈清标曾表示,人为污染与破坏,导致𫊻类的数量急速减少,体型也越来越小。以前定置网一天可抓到十几只红𫊻,𫊻类平均也都有一斤上下,最大的曾抓过重达四点二台斤的沙𫊻。这几年,二三天能抓到五只已属不易,抓到的𫊻类,顶多半台斤多一点,锐减的速度让他心惊。

▲渔民陈清标目睹台湾𫊻类的族群锐减。(图/民众日报)

Discovery曾播过,圣诞岛上的百万红蟹过街,母蟹群最后站在海边岩石上,等着浪潮,当海水漫过身体,她们迎向潮水,高举双螯,像个盛赞天父的教士,上下抖动身体,让身上成千上万孵化出来的开花小蟹群,在海水涌在腹部的瞬间漫进海中,那一刻的画面震撼而感人。蟹群的繁殖一直都是以数量取胜,那么台湾产量急速减少的原因,正是大小通吃。

▲吃秋蟹就是酷爱那蟹黄蟹膏,但都吃这,螃蟹就会绝子绝孙(图/翻自渔业署)

台湾四周环海,有黑潮造成数个涌升流,本就是丰沛的渔场,海鲜价格亦称便宜。但台湾人酷爱「生猛海鲜」,对吃毫不含糊,造成习惯性的浪费,更从不考虑「留后路」。这数十年来,环保概念逐渐进入人心,但唯独对吃依然情有独钟,台湾人几乎把自家海域给吃个精光

台湾人特爱吃「魩仔鱼」,曾经引发网路讨论世界有没有「魩仔鱼」的论辩,渔业署曾提出了说明,「魩仔鱼」是三种长不大的刺公鳀、异叶公鳀、日本鳀三种小鱼,其实争议的关键是「混获」,一网下去,可能就是200多种鱼类仔鱼的一网打尽。即便渔业署解释渔民捕获时会筛选,但网一收,数十万尾通体透明的各式仔鱼,小仔鱼的头上可有刺上ID?这如何分辨?

▲通体透明的魩仔鱼,和其他仔鱼不容易分辨。(图/本报资料照)

自古的华人世界一直把「鱼翅」当成一种社会阶级的食材,只有皇亲贵族才可能享用。近代经济起飞后,喜庆餐点上少不了「鱼翅羹」,代表主人的诚意,给足面子,所以人人皆有鱼翅可吃。这面子,让鲨鱼族群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

对渔民来说,最有经济价值的鲨鱼莫过于鲸鲨,过往我常在新闻上瞧见,台湾渔民捕获鲸鲨,长达数公尺惊人的体型,人群围在四周争相拍照留念。台湾,是世界上唯一会吃鲸鲨(豆腐鲨)的国度,一年可以吃掉上百条鲸鲨。一尾鲸鲨,需要20-30年的漫长成长,成年的可以长到九公尺以上,只吃浮游生物,相当温驯。近几年,台湾捕获的鲸鲨几乎都只有4~5公尺大小,仅是幼年鲸鲨,但台湾对这三百多公斤的年幼鲸鲨也不放过,照吃不误。

澳洲一直以生态环保傲视全球土地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是台湾的210倍,资源丰富,她的西部更以海上观赏鲸鲨为号召,这不啻对台湾是一个讽刺。鲸鲨逐年减少,台湾难辞其咎。2007年,台湾终于公告禁止捕猎鲸鲨,「教育研究」研究的捕猎也另有规范,但是这样就能阻止渔民偷捕吗?

▲台湾是唯一会吃鲸鲨的地方,这其实是台湾的耻辱(图/翻自网路)

台湾面积36000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就是个苍蝇大的地方,土地面积全世界排名第137位,真够小。但真如此微不足道吗?咱的人口高达2300万,排名全世界第51位,几乎与澳洲人口相当,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个中型国家的规模,资源的消耗,与土地面积无关,却与人口直接关联。按照我们平日的饮食习惯,海洋资源的迅速耗竭,一点也不奇怪。

再加上近年大型自助式的餐厅 (All you can eat)大行其道,那标榜海鲜吃到饱的高消费餐厅四处林立。每个餐厅都得堆满了过多的食材,号召人们不加节制的恣意塞入口中,这等于是让满布伤口的海洋加速失血。

一个国际性研究指出,因为人类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以及海洋生态遭受破坏,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鱼类处于枯竭状态,且枯竭速度仍在加快,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预估到 2048 年,海洋就几乎无鱼可捕,咱们现在这吃法,正把子孙的量一块吃了。

因为海岛,更需依赖渔业,所以台湾才有那么多的妈祖庙王爷庙,都在守护渔民。我们的渔获量全球排名第18位,如果全球的海洋资源持续枯竭,台湾受创势必相当严重。「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老祖宗早有警告,螃蟹的禁捕令只是一个开始,或许一时间会让渔民不舒服,但这是必须要走的路。许文龙出海一整天钓不到一条鱼,知道事态严重,立刻成立了「台湾海域保护及监测协会」。

Discovery一直在播出《渔人的搏斗》,纪录在白令恶海上捕捉帝王蟹的渔民,工作艰辛,而且筛选极为严格,一年只开放两周,尺寸不合,一律抛回海中。欧美早就严格的规范捕蟹,如此才能永远都有美味的帝王蟹。我们呢?

光有环保意识是不足的,而是必须化为行动,少吃一口,海洋就可多喘一口气;对大小多坚持与严格一点,资源才有材料修复;严格监控污染物入海,环境才能回春。保育,是要「保」与「育」同时进行,才能让资源永续。

My blog : 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