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你想得那么老:「老年」的定义正在改变

你没你想得那么老:「老年」的定义正在改变。(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数据显示:2019年出生的小孩,预计可以活到100岁。

202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预计将永远超越5岁以下人口。

当你60岁,你敢退休吗?你的钱真的够吗?你的资源可以维持到何时?

英国——每十张病床中,就有一张躺着其实可以出院,却无处可去的老人。760万人成为家人的专职照护者,其中67万人照顾失智症患者。

日本——老爷爷老奶奶在便利超商柜台打工,没有人敢搞丢饭碗,因为老人年金与福利根本不够。

中国——无数子女北漂,但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下,子女若冷落或忽视父母,则属违法。孝与不孝,该如何界定?子女已难生存,奉养这门功课,又该如何完成?

全球——教育程度低且社经地位不佳的人,由于压力荷尔蒙经常性过高,生理年龄会比教育程度高的高阶主管还要提早衰老,形成了一种社会不正义。

【精彩书摘

「我十九岁的干女儿正在我身后看着我写作。二一五○年,她有机会再读一次这本书吗?到时她会是一百五十岁。」这是美国两名研究老化学者下的赌注,赌金十亿元。伯明罕(Birmingham)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生物系主任史蒂芬奥斯塔(Steven Austad)乐观预测:二一五○年将会出现一百五十岁的人瑞,因为当前已有突破性的实验,能成功延缓了白老鼠的老化情形(见第六章)。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公共卫生教授杰.欧尔香思基(Jay Olshansky)却不这么认为。欧尔香思基认为,大脑会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我们可以换人工髋关节、人工心脏等,但是我们无法换脑。」

这两人在二○○○年做了以上这项赌注。他们分别在投资基金中存入一百五十美元,签了一份契约,同意赢家的后代可以在二一五○年兑现这笔基金。后来他们把赌金加倍,估计届时兑现的人可以领到约十亿美元。如果奥斯塔是对的,那么有些人可以活到那时,见证谁赢了赌局

就在我们坐看人类寿命是否可以冲至一百五十岁,某些更大的变化已经悄悄临在我们身上。我十九岁的干女儿理应要脱离青少年,成为成年人了,但她才刚上大学,学贷越滚越大,接下来的几年之间,应该也会继续与父母同住。这是不少人的现况,而有些专家认为:青少年阶段应该要延长至二十四岁,而这也是目前英、法、德国和奥地利孩子搬出父母家的平均年龄

澳洲教授苏珊索耶(Susan Sawye)认为,正确的青少年时期应该定义为十岁至二十四岁。心理师罗伦思.史坦伯(Laurence Steinberg)认为,父母在青少年晚期继续参与孩子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助益,因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脑即便到了二十几岁,都还在持续发展。

如果现在的青少年阶段长达十四年,那么后续人生阶段该怎么计算呢?答案是:也会跟着变长。前一章中我们看到现代人有晚生的倾向。而与此相对,成熟独立的成年人时期也会加长。

变长的阶段不是老年,而是中年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医生朋友社区诊所替六十五岁以上的人们施打流感疫苗。一群银发陌生人走进诊所。这些人以前从来不曾来看过我朋友,因为他们身体没有毛病。近年来,他们的总体人数有增无减。这群人不愿意被贴上标签,他们不服老,行为也不像老人,更不会购买专替老人打造的产品。

在英国,六十五岁以上、且身体机能开始出现问题人口比例已经连续二十年呈现下滑趋势。美国七十五岁以下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三并无听力或视力的问题,行动无碍,也未出现认知障碍。这些人还是能为社会大大贡献的健康公民,而不是坐以待毙的退休老人。而年龄介于七十五岁至八十四岁之间的人们,也有一半仍未出现上述问题。

老人家当然还是会忘记钥匙,专注力也会降低。然而上述数据显示:我们可能担心过度了。综合各种调查,多数人普遍认为:只要活得够久,每个人都会得到失智症(或是阿兹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种)。然而事实上,八十岁以上的族群中,每六人却只有一人患有失智症,也就是说,很多人根本不会罹患失智症。在丹麦、瑞典、英国和美国,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比二十年前降低了五分之一。二○○○年,美国被诊断出失智症的平均年龄是八十点七岁;到了二○一二年,攀升到了八十二点四岁,而且这时医界早期发现失智症的诊断技术还进步了。

专家并不确定失智症病例减少的原因,但是美国佛明罕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追踪了超过五千名六十岁以上的人,发现失智症的人口比例可以反映在心脏健康的改善上。在英国,男性失智症人口比例降低速度较女性快,可能是因为过去男性抽烟人口较多。报纸上一定还是会看到失智人口逐渐增加的新闻,但事实上真正增加的是老年人口总数,而非个人的失智风险。

(本文摘自《百岁时代:当长寿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活得更好?》/三采文化)

【作者简介】

卡米拉‧卡文迪许(Camilla Cavendish)

牛津大学政治、经济系双学士,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英国上议院议员

曾任《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记者,精准剖析全球政治经济,获奖无数,包括「Harold Wincott资深财经记者代表奖」、「2008 Paul Foot Award荣誉记者奖」、「2009英国深入报导荣誉记者奖」。2013年,出版《卡米拉‧卡文迪许评论集》。

2015年,任英国首相策划之Number 10 Policy Unit计划主席,任职期间成功说服英国首相及其团队推动「含糖饮料税」。2016年受英国皇室册封为小威尼斯男爵夫人,并于同年进入英国上议院,以议员身分为民服务。平时致力推动「按比例课征死亡税」,针对巨额遗产进行课税,朝社会均富迈进。

译者简介】

高霈

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波特兰社区大学音乐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

译者信箱: [email protected]

脸书专页:I'm Kurious

With a B.A. in communications and a M.A.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ei-fen Kao now works as a freelance translator/interpreter and a full-time hip-hop music enthusiast. You can find her at [email protected] or her Facebook Page: I'm Kurious.

《百岁时代:当长寿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活得更好?》/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