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震后心灵裂缝

(图/消防署提供)

花莲发生超过7级的大地震,全台摇撼有感,并且余震不断,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地震造成的实质伤害当然免不了,但更重要的是地震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大家一定要互相安慰和支持。

当强烈地震来袭时,初始的震动和破坏只是漫长而艰难的复原之路的开端。在灾后,一连串的余震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不断构成威胁,加剧了大家的心理创伤。

余震本质上是在主要地震事件后发生的较小规模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持续调整和定位所致。虽然通常强度不及初始地震,但这些余震仍可能造成重大破坏,尤其是对已受损建筑物,并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恐慌。

余震的无法预测性,可能成为人们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来源。对于另一场可能造成毁灭性的震动随时可能来临的持续恐惧,可能会使人难以恢复正常活动或感到安全,即使身在自己家中。

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心理和情绪创伤,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是地震幸存者常见的反应,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严重创伤的人,例如失去亲人或住所被毁。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可能包括回忆恍惚、做恶梦、过度警惕和持续的高度焦虑状态。这些心理影响可能因持续的余震而加剧,余震可能会触发对初始创伤事件的记忆,并加深恐惧和痛苦的恶性循环。

儿童尤其容易受到余震的心理影响,他们正在发展中的心智可能难以理解灾难的严重程度,而持续的震动可能会加强他们对不安全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因此父母和照顾者必须提供情绪支持、安慰和适合年龄的解释,以帮助孩子们应对长期的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建议政府和救援组织不仅要优先处理实体重建,同时也必须关注老百姓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具体而言,可提供咨询服务、支援小组和创伤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人度过难关,培养应对持续余震压力的因应机制。

社区复原力和社会支持网路在灾后复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营造团结一致和集体力量的氛围,幸存者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得力量,在共同经历中找到安慰。鼓励开放沟通、推广传统和文化习俗,并培养希望,有助于减轻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

在这种艰难境遇下,大家经历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各种情绪是自然的,应该彼此互相体谅。政府也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教育大众认识创伤压力、压力纾解方法等,协助灾民学习情绪管理,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守护心理健康,携手共度难关。(作者为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