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百寶箱:清宮龍袍的時尚文化史
左为清高宗乾隆像,右为乾隆朝蓝色江绸平金银龙夹龙袍。 图/维基共享、《清宫服饰图典》
▌本文为《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八旗,2023)书摘
绘制冠服图中使用一百多两的飞金,帝后的服饰闪亮耀眼,实因制作服饰使用金线、银线、片金等。其次,工匠仔细绘制珍贵海龙皮帽等,海龙皮、貂皮、黑狐皮本身价格不斐。再者,来自荷兰生产的羽缎也成为皇帝、官员等雨衣。透过贸易俄罗斯商人从荷兰贩卖到中国。
其他,青金石、珊瑚、猫眼石等玉石也有很长的商贸路线。《皇朝礼器图式》用来规范帝国的礼制,探讨清朝冠服的制作价格、贸易,乃至技术是有趣的议题。以下分三小节来讨论:
▌西洋金银线
唐代以后,中国产金线,以杭州地区制作的最著名,称为「杭金」,然其品质仍不如欧洲进口的。据粤海关的报价:金线每重1 两价格为银1.76 两,银线每重1 两为银0.88 两。恰克图商人购买的金线每重1 两价格为银1.53 两,银线每重1 两为银1.29 两。
清代后妃有固定宫分,在金线方面,皇太后金线20绺、皇贵太妃金线14绺、皇贵妃金线14绺、贵妃金线12绺、妃6位,每位金线10 绺、嫔2位,每位金线6 绺、贵人5位,每位金线3绺、福晋6位,每位金线3绺、八阿哥福晋金线6绺,以上共金线171绺。
《万国来朝图》中的乾隆后妃与皇子。 图/维基共享
这些金线用来缝制朝服。乾隆十三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南边做二色金龙袍一件。太监胡世杰交龙袍纸样一张,传旨:「着照样用三蓝色宁䌷绣做金银线穿花九龙袍一件,其花要银线龙身枝叶要金线靠色先画样呈览,准时交南边绣做。」
于十月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持出西洋银线6把(绺)外有零的14支,共重48两。西洋金线12把(绺)外有零的10支,共重86.5两。奉旨:「龙袍照样准做,将银线挑头等的二把做龙袍花头用,次等的25 支做石青面甲上花头用。金线内挑次等19 支,做月白面甲上明叶用,再袍甲上所用靠色之金线着伊本地添做。其下剩之金银线俱各送进。」十四年二月三十日苏州织造图拉送到三蓝地宁絈金线穿花九龙袍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乾隆三十二年,苏州织造萨载做缂丝龙袍4件、绣洋金龙挂4件,共核银1,001.82两。李侍尧在乾隆四十三年进贡,派人到苏州采办贡品。顾廷煊承办绣袍褂数目单:洋金龙袍褂3套,计银1,080两。顾绣龙袍褂3套,计银480两、缂丝龙袍褂3套计银450两,共银2,010两。洋金龙袍挂就是用西洋金银线做的龙袍,每套要360两,比顾绣和缂丝贵一、两倍以上。
顾绣是皇帝和贵族喜欢的龙袍出产铺子,很多官员选用顾绣龙袍进贡,却常被驳回。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的杂录档有许多实例,此说明顾绣加西洋金线才是皇帝的最爱,缺一不可。
金银线织的缎疋价格贵,恰克图郎中伊克坦布呈称:「查得俄罗斯等虽拿出金银线织缎,给我商人看过,并无人询问要买,先前金线织缎,以俄罗斯尺每尺曾索价银20两,今定价12两;银线织缎每尺曾索银10两,今定价7两。」除此之外,织造龙袍的工匠费用也不便宜,根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记载,龙缎每疋织价银25.6两,粧缎每疋织价银31.1两,蟒缎每疋织价银33.7两。
乾隆朝蓝色江绸平金银龙夹龙袍,装饰方式即为金银线交互换色。 图/《清宫服饰图典》
▌毛皮
《皇朝礼器图式》记载:「皇帝御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以及「皇帝御冬朝服色用明黄,惟南郊祈榖用蓝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又,皇帝冬朝服以「片金加海龙缘」皇帝的冬吉服冠「海龙为之,立冬后易薰貂或紫貂,各为其时」。
皇太子、皇子等的朝冠、朝服也用薰貂皮。薰貂系用乌梁海进贡的毛皮,乾隆朝每年须向唐努乌梁海征收貂皮3,000张。貂皮不足,可用其他毛皮代替。此地产的貂皮色黄称为黄貂皮,价格便宜大概1两左右,经过薰染之后就成为薰貂。「每年乌里洋海进到皮张变价时,其中貂皮有可熏染应用者,亦准其挑选备用。」通称为染貂皮,在北京的店铺即有贩售。
端罩是皇帝与文武百官的冬裘服外罩,在举行嘉礼庆典和吉礼祭祀以及平常朝会所穿服饰。《皇朝礼器图式》规定,皇帝的端罩以黑狐、紫貂为之。皇太子端罩黑狐为之、皇太子端罩紫貂为之、亲王端罩以青狐为之、镇国公端罩紫貂为之。民公端罩貂皮为之、一等侍卫端罩猞猁狲为之,间以貂皮。二等侍卫端罩红豹皮为之、三等侍卫黄狐皮为之。端罩整件都是毛皮缝制,耗材大,所以黑狐皮价格高。
北京元狐皮价格高,2 张约估银90两。貂皮价格高,在《总管内务府现行条例(广储司)》载:「头等侍衞镶貂皮、猞猁狲端罩,蟒襕缎面羊皮里染貂皮朝衣。二等侍衞红豹皮端罩补缎面羊皮里,有腰襕剪绒朝衣。三等侍衞蓝翎侍衞黄狐皮端罩补缎面羊皮里,无腰襕剪绒朝衣。」所以头等侍卫镶貂皮端罩和染貂皮的朝衣,也不是真的貂皮。
端罩是皇帝与文武百官的冬裘服外罩,在举行嘉礼庆典和吉礼祭祀以及平常朝会所穿服饰。依每人品秩不同,材料亦有不同。图为贾全画二十七老图。 图/《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
《北徼方物考》载:「西北域记曰俄罗斯产𣬽黑,而毫白曰元狐。张玉书外国记曰,康熙十五年俄罗斯贡黑狐。总记曰悉比厘阿产黑狐,慕维廉曰黑狐居于西卑利」。悉比厘阿、西卑利都指西伯利亚,俄罗斯在十八世纪每年向中国输出的3万张狐皮。
而《当谱集》则载,「玄狐皮出在洋海东,紫黑色,毛灵软微,代针尖灰白根。」所谓的「洋海东」和海龙皮产于「西洋海」一样,不太确定产地。可见在朝廷能掌握的毛皮产地,到民间则十分模糊,毛皮的知识尚未普及。
在冠服图中,皇帝至天坛祭祀穿着天马皮。天马皮为沙狐皮的价格便宜,每张约1.2两。而且,清朝高级的毛皮服饰选择动物的下颏(俗称膆)、腋下(俗称肷)、腹部两侧(俗称膁)等部位,切割成条状贩售。黑狐膆每条0.8两,也称乌云豹每条1两、黑狐膁每条1两,沙狐皮的每条仅0.23至0.3两。沙狐皮可以权充黑狐皮。
《皇朝礼器图式》规范自皇帝、公侯、文武百官穿戴各种毛皮,使得野兽捕猎过多,数量减少,就有其他动物毛皮取而代之。薰染貂皮是乌梁海进贡的貂皮加工。乾隆十六年(1751),广储司总管六库事务郎中宝善等据衣库员外郎歪三等文开,给三阿哥做染貂皮帽1顶、四阿哥染貂皮帽1顶、五阿哥染貂皮帽2顶,用染貂皮4张,每张银4两,用银16两。染貂皮1张需要4两银子,并不便宜。
左为乾隆朝夏朝冠,右为乾隆朝御制蓝绸捻金银绣金龙十二章吉服袍。 图/国立故宫博物院、英国Bonhams拍卖行
▌珠宝
《皇朝礼器图式》中,详细规定了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和命妇的各项服制形制。可以看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珠玉杂宝,特别是皇帝的朝珠和冬朝冠是其中最有特色且使用珍宝最为繁杂的品项。这些皇室的冠服,依据等级有明显的种类和数量区分,正是借由服饰表达身分地位的最好象征。
在皇室冠服中,最常用的珠宝即是东珠,上至皇帝、下至一品命妇,都广泛的使用东珠,只是在使用数量上当然就有明显的不同。东珠使用的范围包括皇帝的朝冠、朝珠、朝带;皇太子的朝冠、朝带;皇子的朝冠、朝带;世子、郡王、贝勒朝冠、朝带;固伦、固伦额驸朝带;镇国公朝冠;民公、侯、伯、文一品朝冠。到文武二品、文武三品以下就没有使用东珠了。
后妃方面,皇太后和皇后冠服当然也大量使用东珠,像是朝冠、金约、耳饰、领约、朝珠、吉服冠等等;皇贵妃、皇太子妃、皇子福晋的冬朝冠、金约、领约;妃、嫔、世子福晋、郡王福晋、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镇国公女乡君的冬朝冠、金约;民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一品命妇的冬朝冠;以及皇贵妃、贵妃、妃、嫔的耳饰皆用到东珠。从使用的品项范围可看出,随着等级下降,使用东珠的机率越低,使用的数量也递减。
东珠使用的范围虽广,但是唯独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可以在朝珠上使用东珠,而且使用的数量也有定制:「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大清会典事例》中规定:「正珠朝珠。定例惟御用。至皇子及亲王郡王。不但不准用正珠。即东珠朝珠。亦不准用。」
《皇朝礼器图式》也特别规定「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亲王、世子、郡王皆同。」再搭配绦带的颜色,包括帝后用的明黄,皇子、亲王等用金黄,以及贝勒以下用石青,皆可看出对应身分的等级。另一例证则是,在《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中被抄家的臣子们拥有的珍宝叹为观止,但唯独缺东珠,可见东珠在使用上的珍稀和特殊性,证明东珠表示身分的高贵。
左为清皇贵妃的冬朝冠,右为金镶青金石金约、领约。 图/国立故宫博物院、《清宫服饰图典》
有趣的是,在部分特定冠服定制上会特别标明「大东珠」,当然能使用「大东珠」的只有少数人,像是皇太子和皇太后、皇后的冬朝冠,「皇太子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金龙三层,饰东珠十三,上衔大东珠一」。「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鳯,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至于珍珠,虽然在皇室冠服中也是频繁的使用,但「大珍珠」也只有出现于皇帝的冬朝冠、皇帝冬吉服冠、皇太后皇后冬朝冠、皇太后皇后金约以及皇贵妃冬朝冠。看得出来也是皇室珠宝珍品之一。冬朝冠是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礼器,尤其是皇太后与皇后的,就像是一个琳瑯满目的艺术品一般,上面缀满各式珠宝。
根据《皇朝礼器图式》的记载:「皇太后、皇后冬朝冠,⋯⋯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鳯,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鳯七,饰东珠各七,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縀为带。」
其中光珠宝类就提到了东珠、金鳯、珍珠、大东珠、猫睛石、金翟、翟尾垂珠、青金石、珊瑚等等。之后的皇贵妃、妃、嫔的冬朝冠也都有琳瑯满目的缀饰,形制上大致相同,但可以看得出来依等级减少部分宝石及数量。
珍珠也在皇室冠服中频繁使用。左为乾隆朝金镶东珠猫睛石嫔妃朝冠顶,右为乾隆朝薰貂朝冠,顶用三层东珠,最上衔大珍珠。 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宝石类也是皇室冠服常见的装饰品,青金石、绿松石、猫晴石等都出现在冠服之中。《中国古代当铺鉴定秘籍》中对青金石有很有趣的叙述:「青金石此石色青而呆,虽名青金不要透金,亦分新旧之论。」并对其颜色和价钱也有介绍,「其色蓝高如雨过天晴,内有金色高元者为美。洋青是翠色,有水青是白色。乾隆三十年间,如佛头上好的值价银七八十换;嘉庆三十年间不过值几换而已。」
皇太子的朝珠也也使用青金石和绿松石来装饰,但就不像皇帝的那么讲究,依据每种场合而变化,「皇太子朝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随所用」。皇太子的朝带则是「饰青金石,每具衔东珠五」。 武四品冬朝冠、冬吉服冠冠顶也会用青金石装饰; 另外像是皇太后、皇后冬朝冠、皇太后、皇后金约;皇贵妃、妃、嫔的冬朝冠、金约等等都使用到青金石。
绿松石则使用在皇帝的朝珠「夕月用绿松石」;皇帝朝带,「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皇太子朝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随所用」。镇国公夏朝冠,「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侯朝带,「每具饰绿松石一」;皇太后、皇后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皇太后、皇后领约,「末缀绿松石各二」;皇贵妃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贵妃、皇太子妃皆同」;妃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嫔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
纪昀(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载:「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好,尚无定准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昂;绿松石、碧鸦犀(碧砑玺),价皆至贵,今则日减;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又灰鼠旧贵白,今贵黑;貂裘旧贵长毳,故曰丰貂,今贵短毳;银鼠旧比灰鼠价略贵,远不及天马,今则贵几如貂;珊瑚旧贵鲜红如榴花,今则贵淡如樱桃,且有以白类车渠为至贵者。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
从纪昀年幼到年老五、六十年间,毛皮、玉石价格不断上涨,而清朝官俸却都维持不变,如何维持冠服礼制也是个问题。
郎世宁所绘《塞宴四事图》中的乾隆后妃。 图/维基共享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作者: 赖惠敏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3/11/01
内容简介:在近几年流行的清宫剧中,因为强调场景、道具、布景、服饰工艺的写实和精致,读者对此并不陌生,甚至是倍感熟悉。然而这些清宫时尚是如何形成的?背后又有哪些力量的推动?如果把博物馆的器物放在乾隆时代的经济史脉络来讨论,北京的商铺就像现今的法国巴黎香榭大道、德国的法兰克福歌德大街,精品店林立。本书探讨清宫宝藏之洋货是采有层次的往外扩展,首先是带动京城时尚,再由北京往外扩展到其他地区。最显著的是北京蒙古王公每年到北京朝觐驻锡外馆,附近有一、二百多家杂货店,贩售铜盆、铜器皿、铜佛像等;至今参观蒙古共和国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各种铜器皿。其次,宫廷利用洋货的材料,融入宫廷文化特质,再经设计、创新式样,洋货的用途已超乎西方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