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巡礼4》敦煌莫高窟因张大千临摹闻名 却爆破坏壁画争议

敦煌莫高窟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由于石窟内的壁画十分脆弱,必须严控温度与湿度,园区严格限制每天入园人数上限是18000人,石窟内也严禁拍照录音。(蓝孝威摄)

敦煌莫高窟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由于石窟内的壁画十分脆弱,必须严控温度与湿度,园区严格限制每天入园人数上限是18000人,石窟内也严禁拍照录音。(蓝孝威摄)

敦煌莫高窟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由于石窟内的壁画十分脆弱,必须严控温度与湿度,园区严格限制每天入园人数上限是18000人,石窟内也严禁拍照录音。(蓝孝威摄)

敦煌莫高窟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由于石窟内的壁画十分脆弱,必须严控温度与湿度,园区严格限制每天入园人数上限是18000人,石窟内也严禁拍照录音。(蓝孝威摄)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知名画家张大千曾在此临摹千佛洞壁画,但引发保护文物还是破画壁画的争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认为,「人无完人,张大千的功过兼而有之」,只能感叹当年科技不如现在发达。(蓝孝威摄)

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其壁画艺术被世人熟知,很大程度是因为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临摹,而他临摹的方式,究竟是保护文物还是破坏壁画,一度引发争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认为,「人无完人,张大千的功过兼而有之」,只能感叹当年科技不如现在发达。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1961年被大陆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敦煌壁画的名气尚未打开前,张大千曾在1941年率队赴敦煌临摹壁画,此次敦煌之行长达2年7个月,期间曾去了兰州、西宁、榆林窟等地,在敦煌前后住了1年半。前期为300多个石窟编号,之后焚膏继晷在黑暗的洞窟中临摹,并高薪雇用青海塔尔寺五名喇嘛画师协助。据说整个专案自费5000两黄金。

但是1942年年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和考古室主任李济,联名上书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称接到举报后调查,认为张大千在临摹时破坏敦煌壁画。

赵声良解释,张大千当时要先在墙壁钉上一层透明纸,然后在上面描图,但是壁画被他用图钉这么一钉,当然就会被破坏一些。而且石窟里的壁画随着年代演进,是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有4、5层之多。在看到表面破损,里层透露出其他图案时,现代有「整体搬迁」的技术把外层完整剥下,但当张大千时只能挖除破损部分,临摹里层的壁画。

「所以这非常遗憾,但我们要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赵声良认为,人无完人、张大千有功也有过,功在传播敦煌壁画,掀起敦煌学研究热潮,但破坏壁画确实不妥。

而敦煌石窟的壁画保存,也遇上近年来的气候暖化挑战。绿色和平组织日前表示,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罕见降雨,导致洞窟遭雨水渗漏「湿度飙升、暴雨引发的山洪以及洞窟的塌陷已经在发生」。

赵声良表示,已为每个石窟装设传感器,24小时监测温度和湿度,一但警报响起,立刻关闭该洞。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也在和时间赛跑,加快数位化保存,即使日后壁画因风化等因素消失,还能留下数位档案。

此外,为严控石窟内的湿度,景区对每天进园的游客数量设限,上限是18000人,因此每到暑假旺季,常需提前十几天、半个月预定门票,甚至还抢不到,赵声良鼓励游客趁冬天人少时来参观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