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CEO陈翊庭: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备案提速值得期待
"我相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申请的备案提速是值得期待的。"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7月25日称。
今年以来,港股IPO持续回暖。一方面,赴港上市递表数量激增,新茶饮、共享出行等领域公司扎堆"闯关"。另一方面,新股认购、首日股价等数据表现也远超去年。其中,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开始密集奔赴港股上市。
港股IPO的最新情况如何?专精特新企业赴港上市升温的原因是什么?7月25日举办的"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2024"上,港交所高管、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人士展开热议。
港交所正处理106宗上市申请
安永大中华区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显示,全球上半年IPO活动持续放缓,共有532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517亿美元,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下降15%和17%。
但香港IPO市场依然具备竞争力。
在前述峰会上,陈翊庭透露,今年港交所已经迎来了40只新股,就新股发行数量而言,在全球交易所当中,香港交易所目前排名第三,截至昨天(7月24日),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有106宗。
陈翊庭表示,在过去十年,香港交易所新股融资金额2940亿美元,累计的首发募集资金领跑全球。尤其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香港市场的活力,让香港交易所成为一个备受新经济公司青睐的产品。
记者从现场获悉,自2018年改革以来至今,新经济公司贡献了香港新股市场65%的集资额,其中通过18A章节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就有65家。
2023年3月香港交易所推出了为特专科技公司量身定制的上市规则,即18C特专科技章节(下称"18C")。"18C"是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专门增设的上市条款,大幅放宽了收入门槛等上市条件,并设置预期市值、研发、第三方投资等要求。
"我们在与科创企业和投资人的交流中发现,这些新兴及创新行业需要在研发阶段投入大量资金,而它们的产品商业化或业务规模化的道路通常比较漫长,导致这类公司难以达到以往适用于传统企业的上市要求。" 陈翊庭在峰会现场介绍称。
6月13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该股成为港交所"18C"特专科技制度落地一年多来的首只上市新股。黑芝麻智能也在去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C"上市。
陈翊庭透露,现在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筹备他们的"18C"上市,很快就要递表。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硬科技"企业开始谋求在港股上市。例如6月28日递表港交所的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光伏组件制造商。根据公开资料,该公司2023年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月26日递表港交所的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企业,2022年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外,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以"18C"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
持续改革 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
陈翊庭总结了港交所过去一年来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推行的一些改革。
去年11月,港交所启用了全新的新股结算平台FINI,把新股定价日和交易日之间的间隔从5个交易日缩短为两个交易日,提高了新股发行效率并为投资者降低了市场风险。
今年6月,港交所推出了库存股机制,为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和再出售库存股管理资本结构提供了更多灵活度。
不久前,港交所就建议下调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最低上落价位咨询市场,这项改革有望降低投资者的整体交易成本,有助市场价格发现及提升流动性。
此外,港交所还完成了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交易的市场咨询,并公布了恶劣天气下正常开市的安排。
"相信这些改革会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受惠于市场回暖和我们持续不断地改革,我们已经看到了香港新股市场复苏的迹象。" 陈翊庭表示。
此外,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多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扩大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 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以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7月22日,沪深港通ETF扩容已经正式实施。
陈翊庭表示,港交所正在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等优化措施进行紧密合作,希望可以尽快落实,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和便利。
此前,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提及,将加快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备案速度。
"这个表态非常令人鼓舞,我相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申请的备案提速是值得期待的。" 陈翊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