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儿童美术馆推出全《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 跨世代的探险之旅

▲高雄儿童美术馆推出全新展览《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图/记者吴世龙翻摄)

记者吴世龙/高雄报导

高雄儿童美术馆推出全新展览《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透过17组艺术家、建筑师与校园师生的诠释,邀请大小朋友实际动动手,一同探索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奇妙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

高美馆代理馆长林羿妏表示,建筑作为一门专业的应用艺术,不仅描绘出一座城市中的独特风景,往往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反映着当代使用者的需求。为此高雄儿美馆特别企划了《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这档建筑教育展,除了汇集建筑师、艺术家的创意,同时也邀请高美馆好邻居-中山国小的同学们,以及正修科技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系师生一起参与展览,共同编织一场跨世代的建筑探险,开启孩童对建筑美学的好奇与天马行空的想像力。

▲17组艺术家、建筑师与校园师生的诠释,一同探索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奇妙世界。(图/记者吴世龙翻摄)

《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一展以〈曲线好,还是几何美?〉、〈颜色啊!颜色!〉、〈建筑的皮肤〉、〈啊!光进来了〉和〈如果,我是美术馆建筑师〉五个单元带领大小朋友进入一场奇妙的建筑冒险。首站〈曲线好,还是几何美?〉邀请小朋友化身为迷你建筑师,在展区「我的建筑工作室」中,从画设计图到玩积木,玩出建筑的尺度与比例。〈颜色啊!颜色!〉单元则是探讨国际美术馆如何运用颜色来定义建筑的空间场域;并邀请黑码艺识团队设计互动装置,让孩子们挥洒色彩,创造专属的建筑表情,当某种色彩在画面中渐渐增多,神奇的「色彩精灵」就会现身,为大家带来充满想像的色彩体验。

不同材料的应用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也影响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来到〈建筑的皮肤〉一区,展场呈现了石材、金属、砖材、木丝水泥板、马赛克等等多元的建材,鼓励小朋友可以亲手触摸这些材质,感受它们的温度与纹理。在〈啊!光进来了〉主题中,建筑师侯庆谋和林宛蓁精心打造了五组不同光源设计的装置,他们说:「美术馆的建筑中,光与作品的关系,特别重要。身为建筑师的我们,因而总是留意光线射入空间的设计。」并借此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光线如何为建筑空间带来生命力。

▲大小朋友实际动动手探索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奇妙世界。(图/记者吴世龙翻摄)

而在〈如果,我是美术馆建筑师〉展区里,则汇集了创作者们的奇思妙想。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副教授萧有志在他所创作的「一个人的美术馆」中,巧妙藏有艺术家吴修铭的「躲猫猫」声音装置,创造出独特的感官体验。草原市务所与日本设计师中村至男合作呈现的「指的新生活」则描绘了一座充满互动趣味的海中美术馆。展场中并可欣赏到多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Croter洪添贤以他和中山国小共同互动的经验,在他的绘画作品〈想像发生中〉呈现出孩童眼中的奇幻建筑;平安、郑宜芳、吴秋敏、郑元钦、林芸巧、林家栋、黄馨莹、草棉谷、苏子涵等多位艺术家也分别透过创作描绘出自身对于理想美术馆建筑的创意想像。

▲大小朋友实际动动手探索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奇妙世界。(图/记者吴世龙翻摄)

高美馆指出,《美术馆的一百种想像》也特别为孩童设计了开放的工作坊,鼓励孩子们运用回收材料,发挥无限创意。展场也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案例,让参观者能认识不同文化脉络下的建筑之美。期待能为每位参观的大小朋友开启一场探索建筑艺术的新对话,让创意与美感自然而然地流入众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