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專訪/陳其邁:翻轉工業城變科技城 推動四大工程
高雄市长陈其迈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已在楠梓区准备好180公顷土地,让台积电能随时扩编。 记者刘学圣/摄影
高雄市长陈其迈上任后,即积极投入「迎接台积、净零碳排、数位转型、智慧城市」四大城市转型升级工程。他认为,要让高雄从重工业大城升级成为科技大城,必须超前部署,而高雄也全员积极迎接台积电来设厂,期许高雄成为全球半导体重镇之一。
陈其迈说,在引进台积电(2330)之前,市府与市民一起做了许多准备,这些努力的成果都是台积电选择落脚高雄的原因;现在台积电将在高雄打造三座晶圆厂、投资2兆元。未来,台积电若还有更多设厂需求,高雄市也准备好了,土地也可扩编。
要让高雄升级,陈其迈说,不是喊口号就可以,必须缜密规划、戮力执行,譬如净零碳排的挑战,高雄可谓全球第一,因为全世界只有高雄的工业与能源碳排占全市逾八成,要顾经济又要有绿意,如何做到?需要前瞻、规划、决策与执行力。
此外,智慧城市则是让高雄从工业城蜕变为科技城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演唱会经济为例,去年为高雄市创造45亿元产值,因为市府率先投入大数据管理,让高雄变得更方便、更好玩,就一个演唱会而言,高雄就能比别人创造多一到两倍的产值。以下是陈其迈专访纪要:
台积电进驻高雄小档案 图/经济日报提供
黏住晶圆一哥 水电资源准备好了
问:高雄市府如何引进台积电在高雄建三座晶圆厂,而且都是先进制程,请谈过程与作法?
答:高雄有先天优势,还有高雄市府的努力,说白了,我们知道台积电在想什么、要什么,才让台积电愿意斥资2兆元投资。
在台积电评估来高雄设厂前,市府与台积电经过无数次沟通、调整与执行,最后甚至让台积电第三个厂也愿意落脚港都。有几点可以谈谈。
从先天上来说,高雄市过去就是台湾「重工业」第一重镇,辖内有特种、甲种工业用地,地目规划原本就是能承受最高强度(污染)的工业地。台积电设晶圆厂其实只需一般用地,因此,我们把中油五轻旧址拨用给他们,面积够大、条件完备,省去许多程序与麻烦。
当然,要让台积电来设厂,关键还在后天的努力。第一个问题,台积电想要什么,高雄能怎么给?都不是凭空得到的,市府人员必须第一线调查、互动、了解、执行。不是给土地就够了,还要提供设厂所需的条件与资源,台积人想要的在地生活的一切。
条件与资源是什么?先讲条件,以土地来说,高雄炼油厂(中油五轻旧址)不仅土地区分远超过台积电设厂要求,在位置上更是优越。该地邻近高铁、捷运站,台积人搭高铁来高雄,只要捷运一站的车程再走路十分钟即可到厂区,这样的地理位置放眼全球独一无二。
除了土地,台积电新厂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再生水、绿电。这两个不仅要有,还要管够,而这都只是最基本的。
再来就是供应链,一个台积电设厂,必然会有卫星供应链进驻,这是高雄的优势。晶圆厂需要材料、设备应援,高雄原本就是化工重镇,长春、李长荣都是本土大厂,国际厂要随台积电来台,土地与水电也都准备好了。
至于资源,以台积电进驻后的就业人口为例,将牵动数万个高阶就业机会,这些高阶人力还有眷属都会一起来,他们不仅是来工作,还会来生活。
因此,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与需求,都必须考量进去。进一步说,要有优良的环境、教育、交通、文化、医疗等,各类条件不仅要有、还要好。
因应扩厂需求 备妥180公顷土地
问:绿电与再生水门槛都不低,高雄如何满足台积电所需?
答:老话一句,做就对了。做事首先是观念,观念对了,市长带头动起来,团队跟上执行,事情才能水到渠成。
以台积电要求的再生水为例,目前高雄已有两座再生水厂运转,我当市长后马上做桥头再生水厂,为了台积电再建第四座,工程都已发包。未来,四座再生水厂每天可供应21万吨的洁净再生水。不仅如此,高雄号称港都,台湾四面环海,海水资源取之不竭,未来将再配合海水淡化,就可多元化满足科技厂用水需求。
再来说绿电,台积电需要绿电,高雄风电充沛。另外,高雄自身一年的发电量高达500亿度,但实际用量不到400亿度,发电量比用电量还多,不仅供给台积电足够,还可以南电北送。
对高雄来说,水电都有很合理的解决方案,因为,高雄本来就是重工业区,水跟电都是不能缺的。我们就这方面进一步补强,就能满足一级世界大厂所需。
问:市场盛传台积电将在高雄建五座先进制程厂,是真的吗?
答:台积电会在高雄要设几座厂,我不能说,至少现阶段不能说。假设如你说的「五座晶圆厂」,高雄在楠梓区已经准备好180公顷的用地,除了土地之外,各方面的条件都是够的,高雄是准备好的。如果台积电有需要,必要时还能再扩编。
问:高雄市为了迎接台积电,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对我来说世界变化太快,就全球一流城市的标准来看,高雄本来就比较落后,所以要赶快赶上,但是新的挑战又不断出来,而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高雄市长陈其迈谈话重点 图/经济日报提供
驱动减碳 带领传产业升级
问:对于净零碳排,高雄市政府在你的领导下用力甚多,你如何带领高雄重工业一起转型?
答:对传统产业来说,外部的、大环境的挑战会比业内的竞争高很多,因为全球碳中和、净零的趋势不可逆。高雄又是传统重工业所在地,所以碳关税的问题出现之前,市府就要辅导传产做碳盘查、验证,才能帮企业、自身提升国际竞争力。
举例,中钢(2002)一年有1,900万公吨碳排,全台北市整年也才1,000万公吨,一个中钢几乎就是台北的两倍。高雄的工业和能源部门占全市碳排比重高达83%,全世界只有高雄是这样。因此,高雄要做减碳一定是从产业着手。
市府做减碳,先从产业与能源部门开始做,因为减碳的量一定最多。高雄从2005年基准年到现在,每年大约减了一个台北市的碳排量。
就减碳来说,以前都基本上是教科书内容,或在讲概念,现在是直接上战场。国际上的评比、企业投资前,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净零转型」。以前,大家只知道数位转型,但这在当前来说远远不够,现在若只做数位转型就完蛋了,因为净零转型省下来的关税,或者因为没做而多出来的关税,远超过数位转型。
减排的议题从道德驱动、社会企业责任,如今是价格驱动、市场驱动,传产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以螺丝扣件为例,源头原料和中端加工的碳排大概六比四,所以中钢一定要把碳排量算给下游,下游出口的时候要申报,上游先做再教下游怎么做,利用商转平台以大带小,让中钢、中油等带着他们的供应链厂商来做。
为求转型,需关注过程中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包括补助、绿色金融,如何利用贷款优惠做减碳、负碳技术,都是重要课题。
高市府领先成立净零学院,要求科长以上主管一定要上「净零碳排的碳盘查证照课程」,并且须通过考试取得证照,这是全台湾首创。因为世界已经走到这里,不能回避、要提前面对。
问:除了净零转型,你认为要推动高雄从工业城蜕变为科技城,还要做什么?
答:智慧城市,这也是个全球趋势,而且能带来附加价值。我举个例子,去年高雄演唱会经济大爆发,BLACKPINK、五月天、Coldplay等共举办117场演唱会,139万人潮涌入高雄、创造45亿元观光产值,这是推动智慧城市的成效之一。
智慧城市首先要从大数据着手,用数据管理。以演唱会为例,去年BLACKPINK来高雄,几个小时内高雄涌进数万人,就在演唱会现场,场内4.5万人、场外同样超过4.5万人,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场地条件很重要,还须用大数据管理,才能让大家开心的来、顺利的回家。
我再举个例子,几万人从各地来高雄,要怎么让歌迷准时到达会场,交通管理就是一大挑战。市府要服务的不仅是演唱会的主办方、艺人,还有来自各地的客人。
因此,在演唱会规划的时候,市府与主办方就经历绵密的联系与沟通。这时,智慧交通就非常重要,我们用大数据管理高铁、台铁、捷运、交通号志,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