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副市长 罗达生:高雄强打净零产业链

高雄市副市长罗达生表示,高雄推动净零减碳,是以净零产业链的概念推动,兼顾净零目标与经济发展。图/颜瑞田

罗达生谈净零减碳

高雄市副市长罗达生以「净零生态圈形塑与商机」为题,发表专题演讲时强调,净零不是一个成本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因此,高雄推动净零减碳,是以净零产业链的概念推动,兼顾净零目标与经济发展。

巴黎协定以来,全球目前已有147个国家、274个城市实施净零减碳,前述国家和城市的GDP合计超过全球的92%,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超过88%,企业加入净零者更多,超过1,100家。

最先落实执行的首推欧盟的CBAM,从2023年开始试行六大产业,依碳含量缴费,我国在气候变迁因应法实施之后,则将钢铁、石化和半导体等全国500家排碳大户纳管,全球也有400家企业加入RE100,预估2050年达到100%使用绿电,其中大约40多家是台湾的企业。

高雄市2022年已减少5,23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相较于2050年减少20%的基准,减量全国第一,高雄减碳的量,甚至高于台北市全年的排放量,成效相当良好,高雄已宣示2030年要减碳30%,2050达成净零目标。

高雄碳排以直接排放的范畴一的3,752万吨,占比70%最高,间接排放的范畴二1,602万吨占30%,如以部门别来看,工业占比81.8%最高,其中,钢铁业约占了41%,石化约26%,根据此一数据来看,高雄净零减碳当然就得从此着手,毕竟全国550家排碳大户,高雄就占了105家,光是中钢的排放量,就超越台北和新北市的总和。

台湾要成为全球净零典范,高雄要成为示范城市,首先就是改变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兼顾净零与经济发展,并以净零产业链的概念推动,从净零城市发展条例的法规制定、碳盘查辅导和能源资源整合的减碳治理、碳捕捉再利用的负碳技术、开设净零学院的人才培训、一直到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平台的经济手段,多管齐下,全面推动。

在打造低碳产业链方面,高雄成立产业净零大联盟,采取产业龙头以大带小模式,由中钢、中油和台电等国营事业,以身作则,透过实际行动分享减碳技术,进行跨业交流,如盘查辅导、钢化联产及智慧制造等,迄今中钢已盘查23项产品碳足迹,中油有21项,台塑约64项产品碳足迹。

高雄更是全台首例取得公车碳权的城市,汉程客运电动公车已取得1,367吨的减量额度,中钢的高再生料钢品的绿色钢材,销量也逐年提升,而长春、中油大林厂、台塑和中钢等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工厂,也正打造高雄成为碳捕集、再利用与封存(CCUS)的城市,未来也将透过低碳氢的应用,建立氢能供应链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