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电动车产业链 起飞
高雄电动车产业链鸿海集团自主研发的电动巴士MODEL T。图/本报资料照片
高雄电动车产业链逐步起飞,在中钢、建准等电动车产业供应链体系之后,三元能源、稳懋、鸿海也陆续进驻,据悉,除了中碳将扩厂生产电池负极材料,鸿海也将投入电芯的生产,未来高市府将与交通部合作,在桥科打造国家级自驾车联网试验场域,结合智慧共杆产业联盟,提供车联网技术及产品验证、服务试炼场域,吸引更多关连产业进驻。
鸿海集团自主研发的电动巴士MODEL T已交车给高雄客运,3月中上路营运,并将在高雄投资生产电动车用的电芯厂,基于生产进度,鸿海电芯厂有可能落脚在已购入的和发1.2万坪工业用地。鸿海集团旗下的鸿华,携手三地集团旗下北基、高雄客运,进驻桥头科学园区之后,三地集团将向鸿海集团采购200辆智能电动大巴Model T。
此外,中碳与鸿海、硕禾、荣炭签署四方电池负极材料合作备忘录,中碳生产的电池负极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除了供给鸿海,也提供台泥集团的三元能源公司,生产电动车用电池。
据了解,中碳目前的负极材料产能大约一年2,000吨,但为了因应未来电动车电池需求,中碳第二条年产能2,000吨的碳化线正在建设中,可望第三季量产,至于第二条石墨化线,仍待中碳董事会决定。
高雄经发局长廖泰翔指出,为鼓励电动车产业落地高雄,高市府将加码调高电动公车营运亏损补贴,并提供购买在地生产电动公车,可享每辆150万元购车补助等优惠。
高雄拥有金属材料及精密加工等产业基础,为发展电动车产业链,提供庞大能量,全球电动车车用功率放大器与光达代工龙头稳懋、生产电池的三元能源等,相继投资高雄,奠定电巴产业链的重大基础。
廖泰翔说,为了打造高雄成为全球重要的智慧电动巴士、智慧交通生产基地,未来高市府与交通部合作,在桥科打造国家级自驾车联网试验场域,结合智慧共杆产业联盟,提供车联网技术及产品验证、服务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