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水资源再利用
爱河水岸活动。(图/高雄市水利局)
高雄变得很不一样了,从阿公店溪、后劲溪、爱河到凤山溪再到高雄港,水质优良、生态丰富及水岸优美,除了在河岸两侧大量种植植物以形塑水岸绿化外,最重要的是根源萚𬯎涟幭陧A而能彻底改善河川水质方法,只有推动污水下水道建设;另外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推动污水下水道建设再进化,将收集到民生污水经过特殊处理后产制再生水,提供给产业界,以达到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花费40年 形塑亲水空间
50年代后,高雄市逐渐因外来人口的大量移入,工厂林立,每日大量的家庭污水及事业废水排入河川之中,早已超过河川自净的承载量,因而变得恶臭四溢,鱼虾绝迹。所以高市府在民国68年从爱河整治开始推动污水下水道建设,除了加速兴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线及用户接管外,初期采用截流方式,可立即达到民生污水不再流入河川,目前已投入300余亿元,用户接管普及率已近50%;另外兴建7座水净场,民生污水经过砾间净化后再排入河川,提供河川干净的水源。在经过40余年的努力下,河川水质提升已获成效,形成从北到南生态廊道。市府更在水岸及海港形塑亲水空间,每天都可看到民众或国外旅客在河岸周边游憩。
向下扎根 传递正确观念
环境教育必须从小扎根做起,高市府自109年起将污水下水道的基本知识纳入小学环境教育课程,112年更是扩大举办14场近千余人次参与的国小校园污水下水道的环境教育课程,希望向下扎根、传递正确水资源观念,让污水下水道基础建设推动更加顺利。水利局也积极将原属嫌恶设施的污水厂,透过环境营造及环境教育等方式争取周围居民的认同,大树、凤山、楠梓及临海污水厂皆已取得环境教育设施场址认证,可供市民参观及办理环境教育。
后劲溪鸟瞰。(图/高雄市水利局)
因全球气候变迁、缺水危机日趋严重,且产业发展需要额外的水资源供应,高市府为了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力后盾,超前部署与中央合作推动再生水厂,在内政部国土管理署指导及支持下,已完成凤山及临海水资源中心,每日可供应7.8万吨之再生水给临海工业区使用,再生水建设成效全国第一。
超前部署 台积电、民众不抢水
为因应「护国神山」台积电公司进驻高雄楠梓产业园区,高市府已提前推动北高雄再生水计划,办理桥头及楠梓再生水厂规画及招商作业,总计可供应每日10.5万吨再生水,以确保台积电所需的水资源供应无虞,无须与民争用自来水。加上未来凤山及临海厂扩厂,高雄市每日可提供21.5万吨再生水给产业界,有助于高雄市产业转型及发展。
高雄,已从过去的工业之都,逐步化身为一座水岸宜居城市,并成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领航城市,共同守护水资源,让土地与环境永续生生不息,共创美好未来!(高雄市水利局广告)
爱河之星鸟瞰。(图/高雄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