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住宅资讯整合平台启动 提供完整社宅讯息

国立屏东大学不动产经营学系教授赖碧莹(左起)、高雄都发局长吴文彦、内政部国土管理署长吴欣修、高雄市不动产开发公会理事长陆炤廷、以及建筑师李东樵等人,29日出席「高雄市住宅资讯整合平台」发表会。图/颜瑞田

高雄都发局29日启用高雄市住宅资讯整合平台,相关住宅资讯尽在其中,高雄主攻的社宅政策与资讯,更是完整,高雄屏东大学教授赖碧莹呼吁高雄社宅兴建,要质量俱佳,迎头赶上欧美的宜居城市,并PK日本大阪。

高雄都发局委托鸿维科技制作的「高雄市住宅资讯整合平台」,29日在凯旋青树社会住宅共享空间,举行成果发表会,内政部国土管理署长吴欣修、高雄都发局长吴文彦、高雄市不动产开发公会理事长陆炤廷、高雄市不动产仲介公会理事长简志坤等人与会。

高雄都发局长吴文彦致词时,表达对「高雄市住宅资讯整合平台」的重视与期待,他说,过往国宅时期,资讯较为封闭,现今资讯较开放,政府除了兴建社宅提供给民众,更打造了资讯整合平台,让政府服务更便民,希望借由平台的建立,降低民众及政府之间的资讯落差。

国立屏东大学不动产经营学系教授赖碧莹以「社会住宅NEXT」为题,发表专 题演讲指出,我国在房价高涨之后,租房、以及高房价,将成为常态,因此,在「后所有权」社会,社会住宅将成居住正义的主要推动政策之一。

赖碧莹表示,高雄市房价得比,虽然低于全国,但是在2022年到2023年,却快速的升高,从2001年的6.35,一路窜高至2023年9.27,今年恐怕要突破10了,已经大幅超出4到7的比例了,换句话说,高雄的房子,要不吃不喝十年,才买得起。

相对地,根据2022年六都家庭收支调查显示,高雄市的平均每户所得只有126.30万元,只比台南市的114.36万元,多了一些,房价涨,所得没有同步提升,「这不是好事」。

她说,以国内的一般住宅存量来看,截至去年第三季的高雄市住宅存量约1,146,541户,比台北市的住宅存量955,675户,高出大约二成,代表高雄市需要解决的住宅问题,比北部三县市,高出许多。

她说,高雄在推动社会住宅时,可以跟其它五都一样,采取「质量均高」的模式,现在已完工、规划中、兴建中、以及营运中的社宅,共有17,520户,初步目标是1.8万户,未来将会持续增加,同时,在社宅品质也期待能够跟已经启用并满租的「凯旋青树」一样,受到欢迎。

如果放大到全国来看我国社宅的发展,迄今,可说是「努力,有进步」,赖碧莹表示,我国社会住宅占住宅总量的比率,已从2018年的0.23%,增加到现在0.64%,增加2.78倍,如果从8年规划20万户来解读,则会来到2.1%,以我国住宅总存量800多万户来看,想要达到社会住宅比率10%,社宅兴建总量需达80万户左右。

她说,欧盟在2023年,社会面临利息升高之后的借贷成本提高、房屋供给无法充分提供、 以及兴建原物料成本提高20%的问题,导致等待社会住宅的人数攀高,我国待社会住宅的人也是如此,因此,提出减少能源的消耗、更适合居住、可支付住宅的改革,此一社会住宅发展策略,可以作为台湾的借镜。

赖碧莹表示,推动社宅,欧盟采取强化金融机构来解决住宅危机,利用欧盟投资银行,提供贷款支援,我国除了土银之外,高雄更得天独厚,有高雄银行这个市立银行,可以提供资金融通,高雄宜居城市未来可以PK日本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