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王陳奕迅中暑暈倒 皆因溫度調節度失衡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6期

文 李政纯

金曲歌王陈奕迅忙着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却突然宣布延期举行,原来是在户外打网球中暑休克晕倒,下巴还因此缝了30多针;过了端午节,天气一天比一天还要热,一定要多喝水、避免长时间在大太阳底下,才不会中暑。 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过度身体活动,而引起的身体疾病,通常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受损,进而导致体温升高,无法有效散热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处理话,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

常见中暑7症状

中医师刘宗升指出,当外界环境的温度比体内温度高时,身体借由传导及辐射散热的效果变差,此时主要靠流汗蒸发及对流散热,湿度高低也会影响汗水蒸发的速度。

由于台湾属于平均相对湿度高的国家,民众于台湾夏季出外游玩时总会感觉闷热,其中热来自温度对于人体的感受,而闷则是湿度带给人们的感受。在闷热的感受之下,若是人体的温度调节度又不佳,就容易发生中暑事件,常见症状如下:

1.体温飙高: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超过37℃)。

2.头晕和头痛:血管扩张和脱水所导致。

3.恶心和呕吐: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

4.心跳加速:身体试图透过增加心率来散热。

5.皮肤热红:皮肤可能变得热红、潮湿或干燥。

6.肌肉抽搐和痉挛:电解质平衡失调所引起的。

7.意识障碍:包括思绪混乱、疲劳、虚弱,甚至有可能会昏迷。

中暑紧急处理5措施

1.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2.帮助患者脱去过多的衣物。

3.给患者喝足够的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4.用湿毛巾或喷水器冷却患者的皮肤。

5.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中医观点看中暑

《景岳全书•暑证》说: 暑本夏月之热病,然有因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此其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病则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

类型 阴暑 阳暑

定义 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食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 因暑而受热也,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辛劳,以致热毒伤阴

症状 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等症 病为头痛、烦躁、肌肤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症

兼症 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痢、腹痛等证 甚者昏不知人,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四肢抽搐

*阳暑兼症,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补充写入。*

另外,清代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提出「夏暑发自阳明,暑必兼湿」的观念,以西医生理角度而言 50%~60% 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适宜,也不容易引起疾病。

刘宗升表示,当空气中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变得比较慢,人体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暑湿证很容易发生,其原因为「中枢下视丘脑-周围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

高湿度环境,并不一定会导致湿病,但高湿度环境之所以能致病,是人体内在功能失调的缘故。这也说明了暑证的病理特色,多兼湿气而成暑湿。

暑湿病的临床症状

上焦:

头晕、头重、头胀痛、肩颈僵硬强痛、身困身重、目酸涩、目模糊、身热。

中焦:

胸闷、胸痞、恶心欲呕、腹胀痛、腹泻、食欲不振。

下焦:小便不利色黄赤、灼热感。

把握3快原则,勿用酒精与退烧药

刘宗升建议,如果不幸中暑了,要把握「三快原则」:快速发现、快速降温、快速送医。尽可能地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以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救护处理;也请记得遵循「五步骤」(以下参考资料来自卫福部)。

1.荫凉:把患者移动到荫凉通风处,使其不要继续待在发生热伤害的地点,无法移动患者的话,请用雨伞帮忙遮挡热源(太阳)。

2.脱衣:将使患者感到紧、热的外衣解开、脱去,有利于体表降温。

3.散热:对于严重的中暑,快速散热降温至39℃以下,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关键。 (1) 将身体泡在冷水中(头要在水面上),经由冷水之传导与对流降温。 (2)在无法泡冷水的状况下,脱去衣服后,在身体上泼冷水,再用风扇吹(或搧风),让空气移动产生风,促进蒸发以加强蒸发散热。 (3) 可置冰袋(铁铝罐的冰饮亦可)于手臂、腋窝、颈、膝等,表皮血流丰富处,以加强散热。

4.喝水:需患者意识清楚,才能进行此步骤,避免患者无法自行吞咽水,而产生其他危险。提供患者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是含少许盐分的冷开水,对于热痉挛或热衰竭等病况,皆建议给予补充等张或高张液体。

5.送医:若是在任一处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情况已经超出可以面对的情况,应该尽快寻求医护人员的救助,紧急报案专线为:119。

※切记不要用酒精与退烧药 将患者的热伤害程度降到最小,「不用酒精、不用退烧药」,不让错误的迷思耽误了患者的就医治疗,若中暑患者发烧超过40°C且失去意识后,未能在3小时内将病人核心体温降温至39°C,死亡率将会大幅提高。

预防中暑7件事

刘宗升表示,预防中暑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采取以下措施:

1.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和帽子。

2.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长时间户外活动,尤其是在中午时段。

3.经常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工作时。

4.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5.在高温环境中经常休息和寻找阴凉处。

6.注意室内通风和使用空调或风扇来降低室温。

7.监测体温以及身体状况,才能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中暑这样做

刘宗升特别推荐2道茶饮,可以在平日饮用,可预防中暑,而包括内关穴、足三里等4个穴位,可以在中暑不适时,缓解胸闷、恶心等症状。

2道保养茶饮

薄荷菊花茶

药材:菊花二钱、薄荷一钱、紫苏一钱、生甘草一钱 作法:上述药材洗净后,用600ml热水冲泡开,浸2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利头目,理气宽胸

清暑益气饮

药材:黄耆一钱、西洋参二钱、麦门冬二钱、香薷一钱、竹叶一钱。 作法:上述药材洗净,用600ml水量煎煮至300ml,待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补气生津,清热袪湿

4穴位缓解不适

1.出现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可按压内关、足三里穴。 内关穴 手腕横纹正中上二寸(约三指幅) 足三里穴 膝盖下约四横指、胫骨旁开一横指处。

2.头晕、头痛闷胀者,建议适度按压风池、大椎穴。

风池穴 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其外缘有凹陷处,大致与耳垂平行

大椎穴 项背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项后正中隆起最高且随俯仰转侧而活动者为第七颈椎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