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丑应得的掌声

影片描述社会边缘人亚瑟,平日化妆成小丑,在街头举广告牌为人宣传,或到小酒馆演出脱口秀,他想取悦观众,却不太成功,又因罹患精神疾病,常无缘无故大笑,惊扰路人,遭人白眼,他必须随身携带小卡片,上面写着:「我经常大笑,但这并不代表我的真实心情。」

在一次搭地铁回家途中,他为解救夜归妇女,以大笑转移无赖的注意力,后因防卫过当,伤及3条人命,路人只知他一身小丑装扮,不知他真实身分,透过媒体传播,为他平添神秘色彩,他竟成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英雄。但政治人物却发表歧视言论,认为罪犯就是罪犯,除非他改过自新,否则这样的小丑不过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废物」,竟激起群众的对立情绪,一时间人人带着小丑面具上街,抗议政府失能,并要求政治人物道歉。

亚瑟最后上了实境秀节目,道出一个「小丑」的诞生,绝非偶然。他认为现代人太自私,只顾自己享受,不管他人感受,人与人相互不尊重,总是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病了,受委曲了,那更是活该倒楣,「大家都期待你装作没事」。这番慷慨激昂的言论,形同为弱势发声。

亚瑟最终伏法。面对医疗咨询时,他照例咧嘴微笑,当医护人员问他:「什么事这么好笑?说来听听?」他却说:「你不会懂的。」对比之前他接受治疗时,咨商师总是冷漠以对,只问标准问题,从不真心聆听,他终将心扉关上,成为一条失控的野兽。

小丑以逗人发笑为目的,带给大众温暖及笑容。但观众只想看他们讲笑话,或把自己当笑话,小丑背后有什么故事?人们并不在乎。但其实每个人某种程度都像小丑,为了人际关系而带着面具,笑容是一种礼貌,亲和的言论是一种仪式,最终皮笑肉不笑,反而连最基本的关怀都做不到,家人如此,朋友之间如此,工作伙伴间亦如此。

近年流行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极度冷酷、冷漠,而冷酷、冷漠正是造就「小丑」的凶手。电影《小丑》反过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当然不能拿来当成犯罪、犯错的借口,但你我若愿意卸下心妨,给身边的人更多关怀及温暖,小丑也许不必成为「小丑」。我们不该祈求蝙蝠侠般的超级英雄一天到晚为大家解危,却可以停下脚步,多给身边的人一些笑容及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