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国留学回来的同学聚会,我终于明白,中英的生活差距差太大

文|心兰书华

编辑|心兰书华

前言

我跟杨平是一个院里长大的死党,我们俩的父母都是一个单位,平时父母工作忙的时候,我们俩就一起“搭伙过日子”。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不是同班,就是同校,直到读大学我们才分开。

高考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内的重点大学,

他因为成绩不理想,被父母送到了英国留学。

前段时间,

杨平回国了特意找我吃饭,没想到一顿饭的功夫,

我才明白了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本文是虚拟故事,文中姓名跟地名皆是化名,若有人搬运必追究其责任】

外国游子,饮食难调

杨平一见着我就给我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孙伟好久不见啊,想我没?”

虽然很久不见,但我们的感情一直没断过,我知道,杨平是我一辈子值得相信的兄弟。

落座后,杨平开始跟我讲述起来他在英国的见闻,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听完以后,我真是惊掉了下巴。

杨平从小是个“社牛”,在学校,他敢说自己是认识的人第二多,没几个敢说自己是第一。

我本以为出了国,没了父母的管束,他会“变本加厉”。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

杨平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在他脸上我看不见以前的笑容了。

说起在国外求学的几年,他连个笑脸都挤不出来。

他一个劲地念叨说:“早知道我就不出去了,在那是真的孤独。”

杨平点了一桌我们俩小时候爱吃的菜,边吃边说:

“我在英国最想吃的就是这口中国饭,刚到英国的时候,想着终于能吃到地道的英餐了。可是吃多了,我才发现还是中国饭好吃。”

杨平告诉我,

英国人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

在中国,有人爱吃酸口,有人爱吃甜口,还有人喜欢吃辣。

可是英国人的口味很清淡,他们不怎么爱吃辣的,也不常吃油腻的。

杨平从小就是一个爱吃辣的人

,不让他吃辣,无异于是让他在“活受罪”

。而这并不是让杨平最难受的,让他最难受的还是英国的主食。

英国人的生活里从来不缺面包和奶酪的身影,他们经常吃的肉是鸡肉和牛肉

,而且英国人做菜的方式特别简单,

他们要么把食材放进锅里煮,要么放在烤箱里烤。

食材熟了以后,他们便加入盐、芥末、黑胡椒等调味。也难怪杨平说自己吃得很“单调”,听他说完我都觉得受不了了。

不同背景,注定难融

杨平还特意跟我吐槽了英国人的就餐氛围,他喜欢热闹,习惯跟家人朋友围成一桌子吃饭。

可是这一切在英国都成了奢望,

英国人吃饭的时候习惯安静,他们说话也不大声,很多时候都是低声交谈。

杨平一直是饭桌上的活跃分子,而且嗓门大。

以前在一起吃饭,我总嫌弃他太聒噪,是个嘴碎子,让他小声点他都没改,没想到出去待了几年,他竟然被“逼”着安静了。

那一刻,我才知道环境能改变人是真的,哪怕是杨平这样的“顽劣之人”。

我知道杨平在外过得不容易,可我没想到竟然这么不容易。文化不同,圈子难融真不是一句空话。

除了饮食习惯差异,杨平还感受到了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我曾经很努力地想在英国交几个知心朋友,可是我发现真的很难。”

说罢,杨平跟我分享了他认识的一位英国华人的故事。

这位华人同胞名叫宋宁,他去英国很多年了,为了谋生他在英国的唐人街开了一家中餐馆。

平时想吃中餐的时候,杨平就去他店里吃点,一来二去,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起喝酒的时候,宋宁跟杨平袒露了心声,他直言: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来英国了,我想陪在父母身边。”

现在的宋宁虽然小有所成,但他一路走下来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在西餐厅后厨打工的时候,被人当成廉价劳动力压榨。他交了个女朋友想跟她过日子,结果女人把他当成摇钱树。

他尝试融入英国人的圈子,但不论他怎么努力,他都是个圈外人。

经历多了,他才知道,有些圈层是很难打破的。

直到在唐人街开了店,他的生活才有起色,在唐人街也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国选择,需要谨慎

听杨平说完餐馆店主的故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杨平一直是个要强的性格,他对我们一直向来是报喜不报忧,

他去英国的时候我跟他讲了无数遍,要是不开心了,就跟我讲。

可是直到毕业他都没跟我说过一次,他遇到的事。要不是这一次聚会吃饭,我都不知道一向乐观的她也经历了这样的黑暗时刻。我

问他还回不回去,他跟我说不回去了,毕了业就再也不回去。

“临毕业的那段日子,我是掰着手指头算的,我盼望回国回家见到爸妈,见到你们这群朋友。在外面待久了,我真的对背井离乡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

跟杨平吃完饭后,我一个人开车回了家。

在路上,我一直在想他说的话,曾经我也有出国读研的想法,但是听完他的话,我突然觉得自己没出国是对的。

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朋友,在外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问题,我想我是很难承受的。现在身边出国的朋友有很多,他们有人留在了国外,有人选择了回来。

我曾经问过几个朋友回来的原因,他们无一例外都说:

中国好,在家里才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国外的灯红酒绿确实很吸引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

去异国他乡生活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和抗压能力,在外不比在家,要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生活,需要有很强的经济基础,

在国内便宜廉价的蔬菜到了国外就是“高价”,在国外抢劫偷窃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

结语

这一次我真的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英的大不同,

杨平的经历不是个例,在留学过程中遭遇不难的中国人有很多。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国外的美好与繁华,不知这背后还有很深的水,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被缩小。

我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