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长刘文雄:工研院要做台湾产业后盾
阅读更多面对面人物请扫QR Code
工研院 刘文雄 图/王德为
2018年4月,旅美35年、具备电机与能源背景的刘文雄返台接任工研院院长职务,他也是继张忠谋之后,第二位从美国找回来的院长。刘文雄当时在布达仪式上表示,研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工研院要做产业与研究、台湾与国际的桥梁,要让工研院这只大象跳起舞来!
四年来,台湾产业面临美中贸易战、新冠疫情等挑战,工研院快速应变,不仅提出建言、协助产业转型、还摇身一变成为了防疫尖兵,展现出工研院的应变能力。未来在数位转型、净零碳排等产业趋势之下,刘文雄期许工研院,要成为台湾产业的后盾,更要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产业政策做准备。以下是记者的访谈纪要。
问:过去两年来、在疫情下,工研院做了很多事让企业很有感,也是很多「国家队」的幕后推手,可否分享这些成果?
答:疫情下来在第一时间就是口罩国家队,当时一罩难求,工研院立刻搜寻有哪些技术可以帮忙?哪些研发能量可以提供?甚至还有工程师直接进驻口罩工厂,协助业者快速把产能放大。另外还有协助开发呼吸器,而「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可同时侦测多人面部额温,零接触、高准度全彩侦测记录,获得全国逾百个政府机关、学校或企业采用。去年疫情爆发之时,工研院第一时间就协助在当时疫区热点万华装置正压检疫亭,以科技协助防疫。
带头成为防疫先锋
工研院自己也建立了内部的防疫指挥中心,成立专责防疫小组,什么事情都在工研院CDC讨论、决定。后来启动居家上班,内部也快速完成IT系统、通讯网路的支援,在后疫情时代,院内也开放了工作地点弹性的选择。
还有一个用电的问题,全部上班要用电,只有一个人在办公室也要用电,所以因应居家上班,工研院启动能源管理,弹性管控冷气、电灯、插头等等,最佳的状况之下可以节省26%的用电量,平均可以节省10%的用电。在这样的经验之下,现在院区内用电有了更精准的分类,用电的弹性也都持续进行。
为因应疫情,工研院行销传播处举办了多场线上记者会,新完成的摄影棚正好派上用场,办了很多活动,包括院士会议、签约、以及CES等大型展会的线上、线下整合。去年48周年院庆是首次的线上院庆,其中同仁互动活动共9,484人参与,线上院庆典礼直播同时观看人数最高达3,580人,累计观看达一万人次,创下历年院庆最高参与人次。
问:疫情改变全球局势,加上美中贸易战影响,全球贸易网络与供应链重组,如何看待台湾面对疫后新局的机会与挑战。
答:有挑战相对地也就会有机会,在对外在环境分析上,可以从「PEST」、也就是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egy)四个面向来看。
俄乌战争、美中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动荡之下,大家开始意识到供应链需要分散,供应链安全问题浮上台面,这正是台湾的契机,因为台湾是全球供应链当中可靠的伙伴。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台湾和美国签了台美科技合作同意书,美国看台湾,就是可信任的伙伴。
社会方面,大家很了解已经是跟病毒共存,要尊敬大自然,人的心态也有了改变,对于走向2050净零碳排、人口老化等等趋势之下,知道生命要跟大自然融合。台湾将在2025年走进超高龄社会,大家对老化的过程关注,这不仅台湾需要注意,全球也关注,不仅是解决自己问题、国际也需要。
现在大家在讲「成功老化」,根据调查2019年台湾人在临终前,困于疾患无法自理生活,甚至卧病在床的平均年数约8.5年,欧、美、日等国的不健康存活年数平均也在8年以上,新加坡人民平均余命83.5岁,居香港、日本及瑞士之后,但新加坡人健康平均余命76.4岁与不健康生存年数7.1年,无论前者的长度与后者的缩短,均居全球之冠。近几年结合「成功老化」老年学概念的长照观念兴起,以降低疾病罹患率、失能发生率,并维持高认知度与身体功能、主动参与社会为目标。
工研院开展一系列跨领域健康照护科技,打造「银发聚宝盆」智慧照护验证试验场域,成立健康乐活与智慧医疗照护联盟,并与全台最大的长照机构合作了解照顾第一线真实需求,开发成功老化、以人为本的科技解决方案。包括「行动乐活」延长高龄者临终前健康生活的时间,整合科技与人工智慧开发「照护辅助决策系统」与「长照智能系统」。
2021年,工研院与日本Social Action Organization及照护服务业者中化银发事业共同合作,透过日本实证的照护资料库系统及技术,结合工研院AI人工智慧运算分析、中化银发暖时光日照体系,并整合医养护康业者,打造在地化AI复能服务系统与个人化照护。
问:在全球减碳风潮下,台湾如何达成净零碳排?工研院可以协助产业及扮演什么角色?
答:2050年净零碳排是世界的趋势,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做到!而且这个议题会存在30年,「只要做的事情跟这个有关,绝对不会失业」。除了眼前要思考如何做到,现在更要为未来十年、二十年做准备,供给端要有足够低碳、无碳能源,现有的再生能源之外,更进一步规划氢能,现在发展,到了2040年正好派上用场。
6月发表氢能策略
在氢能发展上,台湾目前几乎是零,日本已经投入很久。今年2月日本已经成功地从澳洲运送液态氢到日本,美国奇异公司和西门子已经有天然气和液态氢混烧来发电,到最后2040年可以纯烧氢气。氢燃烧后变成了水,是100%干净能源,但氢储存要低于零下200度(负252.8度),包括管线建置、如何使用氢等等相关的技术,现在就要开始规划。工研院在今年6月将发表氢能策略和路径,会盘点氢的使用,还有搭配基础建设、技术和如何应用。工研院和日本、澳洲都有技术的接触,现在不做、以后就会太晚了。将来台湾的氢会是进口为主,也会跟半导体业者合作,开发制程中氢副产品的回收。
眼前净零碳排的问题,企业都有急迫感,例如制造业者当中,台泥、中钢都是排碳大咖,和工研院也都有很紧密的合作。以台泥为例,承诺2050年要做到零碳水泥,和工研院展开了到2050年的长期规划,从原料到产出,替代燃料、原料都可以减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有碳捕捉再利用。
现在大公司积极在做,小公司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买绿电,所以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帮助中小企业。有两件事工研院可以做,一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企业知道排碳量怎么算,协助企业体检做评估。另外一个是减碳辅导团,提供顾问服务,可以对症下药。
问:您常提到资本市场连结科技市场,能否进一步分享您的理念,以及工研院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数位经济发展过程是从新创公司开始,而一开始创业就是烧钱,烧到别人烧完、你就赢了。台湾在新创的发展上为何落后?这牵涉到金融市场,美国有纳斯达克,对于新创公司更友善,举例来说,特斯拉如果在台湾绝对不会有今天,因为前面亏损很大。美国资金投资在新创占整体资本市场的比重大约是0.4%,但台湾投在新技术的比重只有0.04%,所以台湾新创公司面临很大的募资问题。太早期的不敢投,因为普遍的观念觉得亏钱不好,其实创投本来就是投十家中一家这样的机率而已。
推专利融资助新创
以前台湾银行不敢投资新创,也不敢借钱给无形资产,工研院在三年前推动专利融资,不用房子抵押,可以利用专利、取得银行融资。经工研院评价或向工研院价购之智慧财产,可由信保基金提供八成以上保证,让银行愿意借款,让有技术、取得技术的公司能够顺利取得资金、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有20多家的成功例子,有了成功案例,银行就愿意参与。
接下来还有计划找一些企业合作,把早期资金引进工研院,投资公司、支持院内研发。除了资金之外,还会在先期就引进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的做法,早一点让创投团队知道如何开公司、经营公司,缩短摸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