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200亿元,百川智能完成50亿元A轮融资,北上深国资入局 | 36氪独家
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杨轩
36氪独家获悉,大模型初创公司「百川智能」已于近期完成A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
此前,百川智能已经在2023年10月官宣了A1轮融资,披露了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及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在内的名单。
36氪经多方确认了解到,在A轮融资中,除了上述机构,百川智能还获得了包括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深创投等国资背景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
一位知情人士对36氪表示,A轮融资完成后,百川智能估值已达200亿元,并将以这一估值开启B轮融资。
36氪就以上信息向百川智能求证,截至发稿,百川智能尚未回应。
百川智能是在2023年4月成立的第一批国内AI大模型公司,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其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科技公司的AI人才。
某种程度上,百川新一轮融资的股东名单,也是国内大模型融资竞赛升级的缩影。
比如,阿里和腾讯在同一家企业下注,要追溯到移动互联网时期,对滴滴、小红书等To C明星项目的投资。而后,在2023年大模型浪潮来临后,这种现象再度频繁出现。
甚至,在投资大模型这件事上,大厂里还出现了像阿里这样的激进玩家——截至目前,阿里已经确定投资了人称大模型“六小虎”里的五家公司。
无论是VC还是大厂,投大模型于他们而言已是一场明牌游戏,共识迅速形成:先上牌桌,搁置竞争。
百川的A轮融资也是如此。除了一系列大厂和市场化投资机构,这轮融资还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国资机构。
2024年初,就有投资人对36氪表示,如今的大模型“已不是VC的游戏”。对创业公司而言,昂贵的大模型游戏还需要更多资金,融资竞赛也还未停止。现在的出资人,也已经从风投、大厂走向了国资系基金。
而到今年,第一梯队的大模型玩家们,已经虹吸了国内大部分投向这波生成式AI浪潮的资金。除了百川,包括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在内的玩家,已经将第一梯队的估值门槛,抬升至200亿元后。
融资军备竞赛还要打,手握重金的大模型玩家们如今要迫切回答的问题,是大模型的落地和商业化。
年初,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对于让大模型落地“见好就收”,先落地赚钱的表态,被打上“现实主义派”的标签,这也是一次大模型公司面临的集中讨论。
王小川的上一家公司搜狗,诞生于搜索赛道的激烈竞争期,从第一天起就需要在现实与愿景中寻求商业平衡。也正因如此,王小川从成立百川后就喊出“超级模型+超级应用”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既做AGI(通用人工智能),也做具体场景。
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落地上,百川的节奏都称得上颇为快速。
在模型层,成立至今,百川智能已先后发布了12款大模型,包括Baichuan7B/13B、Baichuan2-192K、Baichuan-NPC、Baichuan 4等,覆盖开源、闭源领域。
今年5月,百川也推出了AI助手“百小应”,搭载了多步搜索、定向搜索等能力,这也是2024年陷入激烈竞争的To C AI产品赛道。
但对于百川来说,AI助手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与其他大模型玩家相比,百川尤为突出的,是对医疗场景的笃信。
“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王小川曾在公开场合中多次表示。他认为,在AI医疗应用端取得突破之后,可以根据真实需求扩大模型规模,提升模型能力,然后再用升级后的模型反哺应用。
医疗也是如今全球大模型落地关注度很高的方向。AI三巨头之一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在今年五月份的访谈中,就提到“医疗将是AI应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他认为如果AI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人类,那么人们有可能人均拥有三位医生。
在大模型落地医疗上,百川在今年已经披露了不少进展。今年1月,百川发布的Baichuan 3,在多项权威医疗评测任务中,已经能超过GPT-4。
而在前不久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川还发布了内测版本的AI健康顾问,它像从业多年的全科医生一样,能持续和用户对话,收集到足够多病症信息后再综合判断,给出诊断结果和用药建议。
近期,百川对标无人驾驶,对AI医疗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给出了L0-L5的分级。他们认为为现有技术能够做到L3级别——AI在特定条件下自动推荐治疗方案,关键决策由医生确认。而因为医疗场景的需求足够深,可以一直延续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甚至ASI(超级人工智能)阶段,最终能够构建起生命大模型。
在今年4月,36氪曾与王小川有过一次对话,他表示,现在的大模型是在造“人”,而远不止是一个工具。这也是王小川所认为的本轮AI浪潮的最大不同。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