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龙节能董事长、大陆台企联总会长 李政宏运筹帷幄 度封城难关

〈企业档案〉冠龙节能 ●上海工厂产线。图/李政宏提供

〈人物档案〉李政宏

3月28日,上海决封城对抗疫情蔓延。没想到一封超过两个月,人员无法流动,物流与生产活动跟着停摆,生产基地设在上海的台资企业「冠龙节能」董事长李政宏,完整经历了这段过程。本身也是现任大陆全国台企联总会长的李政宏说,企业界真的没料到,会封这么久,由于事出突然,原物料、现金都没备齐,确实造成不小影响,而第一时间提出精确的应变计划,是度过危机的最大关键。

阀门制造龙头 员工摆第一

冠龙节能总部设在上海嘉定区,多年发展下来,已是阀门制造业的知名企业。参与过的大陆重量级工程建设比比皆是,包括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超大型工程项目,都有冠龙的身影。回忆起疫情爆发时,李政宏心中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进行盘点,精准计算出工厂能容纳多少员工驻厂、衡量有多少具急迫性的产品须如期交货,以及能否顺利运出,要掌握还有多少原物料可供应生产,评估要让多少生产线继续运作等。

冠龙最后决定维持一条生产线,确保重要且没有因上海封城而停摆的工程,包括杭州亚运、成都世大运所需要的水利工程产品,能够如期交货。目标确定了,冠龙立刻向当地政府申请通行证,之前分散生产基地的布局,让这次的弹性调整有了「活棋」,冠龙运用在南通的工厂,做为主要生产基地及中转站,把原物料从南通厂运至上海厂,再把生产好的产品,从上海厂送到南通厂,仔细进行调度。

封控期间,冠龙厂内员工,都是在工厂里打地舖生活,李政宏对这这群情义相挺的伙伴,也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最大的照顾。帮员工加薪不在话下,同时准备了食堂,直接请团膳公司派人进驻,而包括淋浴设备等生活物资,想的到的都尽可能满足,公司也对厂外居家隔离的员工,提供物资发放。

更重要的是,李政宏要求主管,要时时关怀员工的心情。他说,当时相当鼓励员工去当义工,毕竟封控在家,也没事情可做,何不趁机做一些社会公益的事?只要有事做,心情就有所寄托,波动起伏不会太大,又能够帮助他人,岂不是两全其美?

微信小程式 第一手驰援

身为台企联总会长,他也随即动员协会,询问会员企业是否遇到困难,需要协助。上海台协旗下的一个组织,就分成好几个小组,包括关怀组、医疗组、志工组,成为扮演急难救助的重要角色,协助台商与台胞处理问题。台企联还设计了「微信小程式」,让遇到困难的企业,能快速搜索到当地政府的防控措施和新推出的扶持政策。

这一系列的协助措施,李政宏感到最满意的就是,没听到台商出现大规模员工流动的情况。且台商彼此交换应变的经验,相当照顾员工,封控期间薪水照发,也稳定了员工心情。复工复产后,员工都愿意留在企业继续工作,运营回归正轨,迈向新成长。

经历封城风波,只要是体质好的企业,多靠着谨慎运筹帷幄存活下来,但李政宏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底子较差的企业,没能撑过此次的难关。他也体认到,经营企业从来都不容易,尤其国际局势剧烈变动,变数与危机愈来愈多时,更要步步为营。

「这种非常态的订单,企业要不要扩充产线予以满足呢?会不会等到工厂建好,砸资本扩充了,又出现物流不顺、成本拉高等新的问题。而反反复复的全球供应链完美风暴,企业应该如何面对?」

李政宏认为,在这个时代要经营好一家公司,应该把「韧性」问题列入思考,企业很难不面对困难与挫折,应采取何种因应方式,「是否有备案,是不是应该加大原材料、现金储备,是不是应该分散供应链、分散市场、分散本身的生产基地,都要放在脑筋里不断找答案。」毕竟疫情已持续了两年多,谁都说不准,是否会突然再出现封控,导致人流、物流甚至金流受到影响。

找出企业韧性 迎接挑战

李政宏提到,对台商、台胞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困扰是回台困难的问题。他强调,许多大陆台资企业的掌舵者,受制双边隔离时间太长,干脆不回大陆,长此以往,不仅弱化了对公司管理的掌控,更有情感上的问题。「像我这样长期在大陆生活,没办法回台湾与亲人团聚的人来说,情感上,多多少少有些失落。」但为公司大局计,暂时也只能如此,只盼疫情早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