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扎堆出海中东,大佬发声呼吁加强创新,光伏概念股集体反弹
今年以来,中东一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新目的地”。
去年,天合光能、协鑫科技、TCL中环等光伏企业先后公布了中东建厂的计划。而今年,光伏企业的中东计划明显加速。本月,晶科能源、TCL中环与沙特方都签署了《股东协议》,确定在中东建立合资公司并建厂。此前,阳光电源、协鑫科技、钧达股份等企业也相继在中东地区加快投资步伐。
为什么进军中东地区?事实上,这与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有关。同时,美国又宣布自6月6日起取消自东南亚进口的双面光伏组件所享受的201关税豁免。
原本,东南亚是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产业集群地。但受此影响,这些企业不得不考虑取消东南亚的产能,而转向其他地区。此时,中东地区进入了这些企业的视线。一方面,中东对落地当地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政策优待;另一方面,中东地区正在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此外,中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助于中国企业辐射欧洲和非洲等其他地区。
更重要的是,沙特等中东资本近期与中国频繁互动,还投资了大量中国企业,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能源转型、新能源的企业。
与此同时,针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光伏行业也积极应对。在7月24日举办的2024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温州)会议上,“出海”“创新”“产能出清”成为关键词,其中“创新”在大佬发言中多次出现。
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认为,未来国家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同时会保护企业家,使其更愿意将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改善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正态的企业环境,即知识产权的安全感后,行业会越来越健康,资本只是进入行业的前提条件,不是最优条件。
福斯特董事长林建华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最挣钱的是有资源及做电站的企业,制造端是最为辛苦的,本质是同质化太严重,企业应去做差异化产品。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表示,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光伏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产业波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价格下行,利润空间压缩,部分企业库存高企。他还认为,光伏行业构建更加高效、协同、可持续的光伏供应链体系成为焦点,应该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月25日,光伏概念股集体反弹。截止发稿,禾迈股份超10%,福莱特涨9%,海优新材、昱能科技、铭利达等涨幅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