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顧問賴維信:看印尼發展要跳脫窠臼 盼續南向政策

印尼台商赖维信8月被聘为国策顾问,日前接受专访指出,台湾人常以经验法则观察印尼发展,误认印尼经济得像中国或日韩等在短期内爆发性成长。他认为应摆脱窠臼思维,并指出「因人口红利和天然资源,印尼经济将稳定成长」。

在印尼从事汽车零件业逾20年的台商赖维信,8月被聘为国策顾问,他日前接受中央社专访,分享他对印尼政经情势、未来经济发展及印尼与台湾关系的看法。

曾任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长的赖维信观察,多数台湾人对印尼的看法长年陷入窠臼思维,总以经验法则误认印尼的经济发展模式,应与台湾、中国、日本和韩国相似,意指在短短几十年内爆发性成长,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说:「台湾人可能比较习惯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或东亚人的做事习惯,但印尼这边,是完全不一样的。」

赖维信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或经济成长并非只有单一模式,若台湾人未跳脱窠臼思维,或对印尼仍持有刻板印象,就很难看到印尼真正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他告诉中央社:「印尼不属于那种爆炸性成长的发展模式,若仍以看待中国或日韩的方式评估印尼的发展,那看不到印尼的价值。」

赖维信解释,印尼人口多,土地面积大,民主政治虽不成熟但已是政治体制的基石,因此政局稳定,「也不太可能放弃民主体制」。另外,印尼拥有天然资源,在这个争夺人力和天然资源的时代,印尼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但不是立刻爆发性成长,而是一步步阶段性成长。

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尼约由1万7000多个岛屿组成,总人口逾2.8亿,世界排名第4,除了拥有人口红利外,凭借其丰富的天然资源,过去几年,经济突飞猛进,消费力大增,吸引各国企业争相投资布局。

印尼政府富有强大的企图心,总统佐科威(JokoWidodo)立下「2045年黄金时代」愿景,指的是印尼独立100周年之际,将成为全球前5高收入国家。

针对台湾与印尼关系,赖维信指出,前总统蔡英文上任前曾访问印尼,因此他认为,蔡英文推动的「新南向政策」早已筹备许久,但令他觉得可惜的是,至今仍有许多台湾人不了解以人为本的「新南向政策」,误以为仍采用如赴中国投资的模式,以该方式与新南向国家交流,让他相当无奈。

赖维信回顾,早期台商大举进入印尼是因前总统李登辉执政时推动南向政策,当时,政府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赴东南亚投资。但他说,「那个时代,台湾人还没有太多出国经验,因此大部分以失败收场,不过,留下来约2成台商则因实力坚强,至今都发展不错」。

之后,蔡英文执政后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南向政策」后,两国仍继续在教育、农业等领域有所交流,但台商赴印尼投资或设厂的数量,则不如以往多。

根据驻印尼代表处经济组今年初发布的报告指出,印尼台商团体评估,约有2000家台商企业,台籍干部及家属约2万人。

台商在印尼投资产业分布最多为造纸及印刷、其次为金属制造,以及纺织、橡塑胶、非金属矿业、机械及精密仪器、皮制品及鞋业等。

赖维信指出,总统赖清德至今尚未具体提出将如何落实或实施「新南向政策」,他推断,可能是因为总统有更大的格局,而非只聚焦「南向」国家。

赖维信表示,他十分赞同总统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上,有关台湾应站稳全球供应链关键地位,好好把握地缘政治变化所带来商机,有能力成为「经济日不落国」的说法。

赖维信说:「赖总统或许是想把格局放更大一点,因此不只是南向而是要打世界杯,变成全球的日不落国,在全球供应链上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赖维信仍期盼赖政府持续深化「新南向政策」,并说:「『日不落国』不能只单靠向我们这些伞兵打前锋,现在已经有所成果,但政府应该要扮演落实『战果』角色。」

他建议,可依各国情况在全球各地设立100个台湾产业基地,部分地点则可设立工业区或资讯中心,让全球产业中心能随时与台湾连线。

赖维信说,透过产业中心还可避免触及政治议题,并指出:「过去我们已经让全世界认识台湾,现在除了中国,除非有特定目的,全世界没有人会把台湾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

因此,他期盼透过建立产业中心,使台湾能继续与世界接轨,并说,下个阶段,「我们应该用产业实力,走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