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日学者:酷热扼杀经济成长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每日新闻(Mainichi Shimbun)指出,白天出现高温一般来说表示天气不错,民众也较有上街的意愿。但是,气温若爆热,这种因果关系可能会有变化,故被称为气温超热所产生的效应(extreme heat effect)。

不过,有些产品在天气愈热下愈是卖得好。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统计,当与气候在摄氏30到34.9之间的高温相比,温度一旦升到35度或以上的酷热时,像是西瓜、冰淇淋、类似冰淇淋的甜品雪波(sherbet),还有绿茶以外的饮料等,顿时都变成畅销商品。

近几年来,脑筋动得快的商人,也开发出对应酷暑的产品,例如可随身携带的迷你手持风扇,还有可急速降温的凉感巾等。这些商品都是酷热效应的受惠者,在盛夏都深受消费者喜爱。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认为,民众日常消费支出跟高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临界点应该是在摄氏35度左右。也就是说,摄氏30到34.9度的高温期间,温度愈高支出就愈多。

然而,若在已是35度或以上的极端热天气之下,消费支出反而有可能会变少。因为,大家变得不想出门,怕太热汗流浃背,还有担心会热到中暑等,高温经济效益也就无法显现出来。

同时,太热也会给家庭财务带来负担。例如,家里一台冷气可能不够用,要再去买。然后,开冷气的时间也比一般要长,电费也就会因此暴增。另外,温度太高也不利于部分蔬果的生成,尤其是高丽菜以及莴苣等。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表示,如果夏季的气温过高,蔬菜价格可能会从夏天一路贵到秋天。蔬果是一般人最熟悉以及经常购买的产品,如果价格都降不下来的话,购买力自然会缩手。

为了重塑日本民众的消费信心,当地政府利用减税,以及重新补贴电费与瓦斯费等各种方式多管齐下。经济专家补充,政府可能没有想到,天气过热也会扯经济成长的后腿,且气温愈高杀伤力也就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