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第一款防空飞弹 胜利女神可对地攻击
台南县南化乡「源之旅」公园内,可以看到胜利女神飞弹。(本报资料照)
说起美国的防空飞弹,多数人会想到「爱国者」,不过上了年纪的朋友,则更熟悉「胜利女神」(Nike missile),这个与著名运动品牌「耐吉」同名的武器,是世界第一种实用化的地对空飞弹,而且其衍生型很多,甚至还有对地打击型,以及战术核武型。
胜利女神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美国以B-17、B-29大型轰炸机轰炸德国与日本,虽然防空砲的阵阵黑云在轰炸机旁边爆炸,看似险象还生,却很难直接击中。美军评估,德军平均要发射2800发砲弹,才可能击落一架B-17。这令美军反思,如果自己也遇到类似的威胁该如何应对?1945年5月,美国陆军要求贝尔实验室(Nokia Bell Labs),开发一种可以追击敌人飞机的「引导型火箭」,冠以新的名称「飞弹」(Missile),研发计划称为「胜利女神」(Project Nike)。
1953年,美军编号MIM-3,首款「胜利女神-阿贾克斯」(Nike Ajax)问世,采用2段设计,下段为助推火箭,上段为无线电寻标系统、高爆弹头与2段推进器。「胜利女神-阿贾克斯」的射高2万1000公尺,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已符合美国陆军要求性能。但是贝尔实验室与承包商道格拉斯公司(Douglas Aircraft Company)认为,它还有再改进的地方,因为此时的战斗机已经达到2倍音速,同样2马赫的飞弹将很难追上。为增加飞弹的射程与飞行速度,研发团队将飞弹助推段,一口气加了4枚助推火箭,这使得飞弹的射高,立即飙升至4万公尺,飞行速度也达到4马赫。由于改进后的飞弹,性能超出阿贾克斯甚多,它被赋与新的编号与名称,叫做MIM-14「胜利女神-力士型」(Nike Hercules),这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胜利女神飞弹」大概就是力士型。
1958年6月,美国陆军防空指挥部(ARADCOM)开始在美国各城市部署胜利女神防空系统。第一个阵地安装在芝加哥,之后设立了88个飞弹阵地,保卫美国30个州。
此时正值冷战高峰期,美国也必须顾及海外盟国的安全,于是欧洲、亚洲各国都有胜利女神的身影。1963年,共有134个海外的胜利女神阵地是由驻外美军直接操作。这还不包括海外使用国,美国是以免费提升的方式,将胜利女神转交给德国、希腊、丹麦、义大利、土耳其,以及日本、韩国、台湾。
台湾人对胜利女神并不陌生,但是我们的只有「常规型」,而在欧洲,胜利女神飞弹还有「核武型」。这要说到冷战的核危机。1960年代,苏联已经具有洲际飞弹的投射能力,美国一直担心苏联总书记突然哪一天会对美国或西欧发动大规模攻击,而美国评估,以西欧的防卫是挡不住苏联的钢铁洪流。当时美国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就是用核弹来吓阻。于是在西德与东德的边界部署有各种核子武器,包括核子地雷、核子大砲,也有核子防空飞弹,这就是胜利女神的角色。
在西欧,部分胜利女神的弹头是3万吨当量的W-7 Mod 2E核弹头,它有两个功能,一是拿来对苏联前线阵地打击,或者是消灭空中的苏联轰炸机群。也就是说,虽然胜利女神设计用来防空打飞机,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它也会摇身一变成为中短程战术弹道飞弹,甚至还有核打击的能力。
事实上,台湾也曾有这个打算。在1970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美共同防卫条约失效,美军撤离台湾之后,我们进入了「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时期,国军相当担心共军会因此犯台,就设想改装已有的胜利女神系统,做为对地打击飞弹,射程约在200公里左右。该计划名称为「天马」,不过该计划并未存在多久,中科院就投入到新型防空飞弹的研发工作,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天弓飞弹」。
天弓飞弹在1990年代后陆续成军,到了1996年,主动导引的天弓2型飞弹射程已超过胜利女神,于是胜利女神也在同一年全部除役。 我们的胜利女神系统除役相当彻底,所有飞弹都拆除,这一点颇堪玩味。
做个对照,韩国的胜利女神在1989年除役,然而他们封存相当数量的胜利女神。到了2008年,韩国启动自制弹道飞弹的「玄武计划」,将这批封存多年的胜利女神再取出,修改导引段与弹头,称为「玄武1型战术弹道飞弹」,射程200公里。
当然,玄武1型只是开端,日后韩国新一代玄武2型、玄武3型弹道飞弹也研发并量产,外型也已完全摆脱胜利女神的模样,但是由胜利女神改装的玄武1型,必然在韩国军备研发史上,有个重要而特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