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馆举行李登辉学术研讨会 学者:国防改革对政党轮替提供安定基础

国史馆提供

国史馆今天举行李登辉学术研讨会,台北医学大学教授张国城认为,李登辉的国防改革,对政党轮替提供一定安定基础,当时建构的国防力量,迄今仍是国防主力,这是李登辉留给台湾的最大遗产之一。台北教育大学教授苏瑞锵指出,李登辉常以「宁静革命」自诩,1990年国是会议则可作为「宁静革命」的经典注脚。

国史馆与李登辉基金会7月27日及28日两天,在国史馆举办「虎口的难题-李登辉的抉择」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发表19篇论文,领域横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国防、宪政改革与政治文化。

政治大学教授薛化元指出,解严之后,李登辉在总统任内推动的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有空前的贡献。台湾的民主化改革,与中华民国政府对中国大陆的政策或是定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说,基本上,李登辉试图透过国统会的成立与国统纲领的拟定,思考对中国大陆政策的定位,一方面避免激化台湾内部的统独争议,另一方面则建构及追求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对等关系,并以此减少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对台湾磁吸效应的扩大。

而透过与中国大陆方面直接的接触,薛化元认为,特别是秘密沟通管道的建立,有助于李登辉总统对台海两岸关系基于情报的有效决策,维持台湾政经情势的稳定。以1995、1996年的中共军事演习为例,这些互动,除有效避免擦枪走火,也对李登辉透过情报有效安定台湾局势,起了相当的作用。

东京大学特任研究员黄伟修表示,李登辉由于事先并没有与行政院相关部会讨论,就推出戒急用忍,导致了行政院内部出现混乱,虽然最后是由李登辉亲自协调,政府内部,但部分当时的官员对此有所批评。

但他说,大陆在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之后,透过「以商围政」、「以经促政」的方式在三通等问题上对台湾施压。此时李登辉决定推动具有弹性的戒急用忍政策,不仅是有危机处理的意涵,也是蒋经国政权推动对大陆的交流以来,台湾当局第一次对投资大陆的问题进行管理的措施。

台北医学大学教授张国城指出,1988年李登辉接任总统,在12年的执政里,国防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军购的积极非常明显。在他任内,台湾对外军购金额一度居世界前列,而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任用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推动「精实案」等等,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他认为,李登辉的国防改革,不仅真正落实了解严、在这段时期安然度过第三次海峡危机,更对之后的政党轮替提供了一定的安定基础,而当时建构的国防力量,迄今仍是台湾国防的主力,这是李登辉留给台湾的最大遗产之一。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苏瑞锵指出,1990年3月爆发三月学运,李登辉顺势召开国是会议,其间获致不少重要共识,然人们对国是会议的评价相当分歧。为了结合在野势力,李登辉先在总统府会晤民进党主席黄信介与秘书长张俊宏,接着特赦美丽岛事件受刑人的罪与刑。

他表示,虽然面临许多困难,李登辉还是努力克服,顺利完成国是会议,由此展开往后十年的宪政改革,其中不可忽视李的政治的谋略与宗教信仰的支持。对于90年代的政治改革,李登辉常以「宁静革命」自诩,1990年的国是会议正可作为「宁静革命」的经典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