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造潜舰正式成军还有问题? 蓝委:没出干坞 如何称「下水」

国民党立委吴斯怀。(本报资料照片)

我国首艘国造潜舰「海鲲号」(SS-711)今于台船高雄厂区「海昌厂」举行原型舰命名暨下水典礼,为我国建军史上重要里程碑。国民党立委吴斯怀表示,海鲲号离正式成军还有诸多问题须克服,他质疑,海鲲号没有出干坞,又如何称之「下水」?他提醒,国防部绝不可为了大内宣忽略细节,否则会得不偿失,安全与品质的风险也大大提高。

吴斯怀表示,我们短时间能造出第一艘潜舰,堪称世界之最。他全力支持国防自主与潜舰国造,也非常期盼首艘新型潜舰能顺利成功,并恭喜海鲲号迈向下一个节点,但本案离正式成军,尚有诸多问题须克服。

吴斯怀说,潜舰建造与水面舰不同,建造是由内而外,船段组合代表所有装备均已到位并完成整合测试,才进行船段组合,并下水。而潜舰国造IDS原型舰傤台与战斗系统所需要的109项主、次系统装备,与国内、外厂商签约,制造、测试、验收、海陆运、接装后,仍需逐项测试。

吴斯怀说明,概略工作管制程序为,第一,厂商依约完成产制后,装备再进行工厂测试(FAT),并提出测试手册,证明装备符合测试标准;第二,原厂执行测试时,海军与台船派驻外监造人员参与测试,测试合格后,装备打包装运;第三,装备运抵台船海昌厂,由台船与原厂技协进行单机装备测试,测试合格后,再与次系统介面整合测试。

第四,次系统介面整合测试合格后,与主系统整合测试;第五,主系统整合测试合格后,安装到各压力壳船段预定位置;第六,所有IDS原型舰傤台与战斗系统所需要的主、次系统装备,逐一就各次系统整合测试,再进行与主系统测试,最后实施全系统测试,反复测试合格后,方能封壳;第七,完成封壳,方能进入「下水」节点;最后,完成「下水」节点进度后,才能进行泊港测试(HAT)。

吴斯怀质疑,9月28日「下水」,10月1日就要进行泊港测试,来得及吗?潜舰五大阶段测试之第一阶段测试为静水压测试,意指干坞内进行全装备静态无压力测试,测试漏水或装备是否可正常运作,测试程序有,第一,所有主、次装备安装到各船段中,由台船与厂商,在静态无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单机装备结合测试,与初步的系统介面整合测试;第二,干坞在潜舰舰体以无油、无水状态下,逐步注水,检视压力壳銲接、排水管路是否渗漏。

接着,须检视与调整潜舰浮力与左右倾侧(Rolling)、前后俯仰(Pitching)等相关问题。吴斯怀认为,这阶段在没有安装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电池,要如何进行?

最后要完成静水压各项测试,才能出干坞「下水」,开始在厂内进行泊港测试。吴斯怀说,乐见海鲲号命名下水,迈向下一个节点,也不纠结「下水」的定义,但要问,海鲲号是否已出干坞?没有出干坞又如何称之「下水」?

吴斯怀提醒,所有装备都必须在岸上先测试,需很长的时间反复调校,先单机、再系统,全部都需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其中红区装备涉及产制国家更多,要将每一装备熟谙,且组合成系统后经长时间运作稳定,才能装舰。

吴斯怀提到,海军退役中将梁功凯曾投书媒体,提醒国造潜舰有成本风险、时程风险、技术品管风险、系统整合风险,最后是合约管理履约及政治风险,共五大风险。重点是被低估的国造潜舰成本风险,依据海军的经验,潜舰的使用寿期将长达40年,所以成本考量必须涵盖整个「寿期成本」,即「获得成本」加上40年寿期的「维持成本」,这部分往往被忽略低估,却早已被有心人给盯上。

吴斯怀也认为,首艘国造潜舰构型的装备性能,恐不足以面对未来40年的敌情威胁,无法形成「有效战力」。另外,真正的「国防自主」需要「软硬兼顾」,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设计研发能量。否则只是劳民伤财,只有少数人获利,对国军的建军不但无益,且将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

至于日前媒体报导,潜舰国造计划召集人黄曙光受访时说,期望2025年能完成3艘国造潜舰,2027年可达4艘;但国防部坚持首艘国造潜舰须通过作战测试评估后,才编列后续预算。吴斯怀直言,黄曙光不在国防部指挥链内,无权置喙国军建军备战事宜,潜舰后续需求,预算分配、预算编列都是国防部权责,吁请国防部长邱国正坚守立场,为所当为,言所当言。

吴斯怀强调,国防部绝不可为了政治、为了大内宣,迫于上级的压力,疏忽对程序节点的管制,赶工而忽略应注意的细节与程序、忽视对品质的要求,否则欲速则不达,不但得不偿失,安全与品质的风险更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