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生割颈案!资深媒体人分析犯案少年不懂「这2罪」
国中生割颈案!资深媒体人分析犯案少年不懂「这2罪」。(示意图 / shutterstock)
新北市一名国三男学生因与隔壁班女同学争执后,遭对方教唆同班的「干哥哥」男同学持弹簧刀狠刺10刀,送医抢救后于26日晚间不治。全案引起社会哗然,资深社会记者、畅销作家戴志扬指出,这些分不清「伤害罪」和「杀人未遂罪」的孩子们,在家庭、学校及同侪等许多层面,都可能引发青少年的杀人动机。
戴志扬在脸书粉专「永远的孩子王戴志扬」贴文写下, 分不清「伤害罪」和「杀人未遂罪」的孩子们,在家庭、学校及同侪等许多层面,都可能引发青少年的杀人动机。然而这个时期的他们还是情绪性的动物,常冲动犯案,未思考利弊得失与行为后果可能有多严重。
戴志扬举例,台北市曾发生一起三名高中生当街遭砍成重伤的暴力事件,涉案的七男二女是同校的学生。他们在校园内先殴打过其中一名被害女生,放学后堵在校门口附近,见到女生与男友、同学出现,就涌上前持刀乱刺。这场险些酿成三条人命的案件,起因竟然只是他们不满那个被打的女同学在学校太高调。
而九个人落网后,还在警局内打闹玩乐,遭到警方训斥也满不在乎,直到被告知「杀人未遂」恐犯五年以上重刑时,才吓得不停问道:「不是只有伤害罪而已吗?」。
「青少年犯罪愈来愈残忍化,原因何在?」戴志扬分析,卫福部及警政署、社福单位都针对触法少年的心理状态做过深究,发现其特征是「已经对人无法产生同理心」。感受不到受害者的痛苦,刀棍落在别人身上,自己无关痛痒,加上在网路及多媒体环境下,习惯了暴力场面,对于肌肤痛感与血腥感到麻木。
戴志扬认为,影响他们人生的关键开关至少有两个,一是「家庭」,根据台北市政府年年针对学生做的「子女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心目中最幸福的事就是父母亲能够「抽出时间」,陪他们吃饭、聊天,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时给予倾听和协助。这就是对孩子们来说,最宝贵也最值得珍惜的事。
二是「学校」,戴志扬指出,在校园里,最伤孩子的一件事就是「贴标签」。不要对孩子贴上任何标签。没有人喜欢自己被当成坏孩子。一旦被强迫分类,等同公开宣示自己不被学校及师长认同,自然会去选择帮派或是其他同温层同侪的认同,而学校岂不是成为间接将孩子推入犯罪深渊的推手?
最后,戴志扬感叹,当大人们不断讨论在这个险恶的社会中,该如何自保与教导孩子自保时,不妨回头想想激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及行为的成因。从多面的角度关心周遭的孩子们,并协助困居在失能家庭中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自信与希望,看到前方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