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力争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9月27日,在国资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改革总体进度符合预期,下一步要聚焦重点难点,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
会议要求,要聚焦重点难点,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继续保持高位推动、攻坚克难的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统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对于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王宏志谈到,要持续加大国资国企布局优化调整力度,更好发挥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链长作用,积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主责主业、做强实业,加大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
“要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做好并购重组后整合融合,积极推动‘两非’‘两资’有序退出,完善退出绿色通道,腾挪更多资源发展战新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王宏志说。
就在9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结专业化整合进展成效,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第一财经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包括中国一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公司与中国诚通动力电池领域专业化合作项目,南方电网与云南保山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电力专业化合作项目,国投与通用技术集团国际工程业务专业化合作项目,中国有色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稀土冶炼分离专业化合作项目等。
这些签约项目既有中央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也有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国企、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大多数属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在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方面,王宏志提出,要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要在“刚性兑现”“提质扩面”上下功夫。要参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式,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标准,用好绩效考核结果,进一步规范退出的情形,不能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
会议还提到,推动外部董事作用发挥更加显著。要健全选聘机制,突出专业能力,聘用更多年富力强、符合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专职外部董事。要加强考核评价和履职支撑,完善派出单位履职指导机制和任职企业履职保障机制。对于个别外部董事存在的过度避险、“从众否决”等现象,强化正向引导,鼓励外部董事尽职尽责、高效行权。
当前,尽管绝大多数基层国有企业已经建立健全了外部董事制度,并且确保了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的地位,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真正将外部董事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以改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管理及高质量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要求。实践中,外部董事的履职保障不够,很多企业把外部董事视为外部“专家”或咨询人员,或者是退居二线享受待遇的闲职人员,没有让外部董事作为管理者深度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去,决策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他建议,要压实兼职外部董事的责任,提高其待遇,同时加强考核与问责。